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克 《农村科技》2004,(12):39-39
樱桃番茄由于种子是杂交种,亲本难求,价格昂贵,因而限制了而积的进一步扩大。笔者自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采用扦插法繁殖幼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樱桃番茄的产量、品质以及植株长势均未见明显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庄人沁  薛克 《水产科学》1994,13(3):17-20
辽宁省沿海重点滩涂底质污染调查庄人沁,薛克,吕建发,张佐芳,隋兰凤(辽宁省大连海洋水产研究所116023)辽宁沿海滩涂广阔资源丰富,全省滩涂面积有200多万亩,为发展我省贝类虾类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物的增多,港湾建设及养虾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虾池水环境因子与虾病爆发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等虾池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中,运用多元分析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对虾病害爆发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O3-N、COD、NO2-N、盐度、NH3-N和水温是显示对虾疾病爆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于2007、2008年每年的3-11月,对大连沿海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连沿海各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年均含量为2.11~5.40 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8月的庄河,平均值为12.96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0.17 mg/m3.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初级生产力的年均值为111.38~272.58 mg/(m2 · d),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6月的瓦房店复州湾地区,平均值为602.72 mg/(m2 · d),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16.47 mg/(m2 · d).  相似文献   
5.
大窑湾牡蛎养殖区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4-12月间对大窑湾牡蛎湾牡蛎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调查结果,讨论了该养殖水域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窑湾浮筏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上于较低水平,平均为1.02mg/m^3。叶绿素a含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较高。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叶绿素a含量分布存在差异,丰季最高,海水透明度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农业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迅速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开展职业指导;革新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调整专业格局;提高教师的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北部海域水质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立  王年斌  杜牛  马志强  薛克  孙冰 《水产科学》2008,27(6):302-305
根据辽东湾海域2004年6月与8月调查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水体中主成分及污染源分布的特点,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海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水体中8种污染物的全部信息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9.89%、21.01%、12.74%。本次研究所调查的16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4类,具有污染物近岸浓度高远岸浓度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辽东湾北部海域局部受到污染,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口与双台子河口海域。辽东湾海域8月与6月Ⅰ类水质的隶属度分别为78%和67%,8月海水水质优于6月。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滩涂贝类死亡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家波  薛克 《水产科学》1994,13(6):12-13
辽宁沿海滩涂贝类死亡调查韩家波,薛克,吕建发,庞军辉(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大连116023)近年来,在辽宁沿海,尤其是黄海北部的庄河及东沟沿海经常发生滩涂贝类大量死亡。从区域上看,在河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东沟则主要集中在北井子、锦江、长山等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2年辽东湾北部海区的调查数据为主,参考部分2000~2003年的数据,对辽东湾北部海区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为了分析和讨论的方便,将辽东湾北部海区人为划分为三部分,东部的初级生产力最高,8月份平均为222 88mg·C/m2·d;中部区域初级生产力最低,10月份为46 39mg·C/m2·d。不同区域的初级生产力的差距较大;如单独估算20~30站位的初级生产力,则分别为:4月平均192 43mg·C/m2·d,6月482 69mg·C/m2·d,7月274 8mg·C/m2·d,9月252 52mg·C/m2·d,远远高于各站位的平均值。辽东湾北部海区的初级生产力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与渔业资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辽宁沿海滩涂文蛤围网养殖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试验结果显示:在适宜滩涂中、低潮区设置围网面积3.33 hm2,6-8月分别向网内投放平均壳长3.28 cm的文蛤苗共计5100 kg,至10月14日历时65 d取样定量,网内文蛤现存量为10500 kg,平均壳长4.55 cm,平均壳长日生长195.38μm,成活率(存留率)86.29%;不同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文蛤滩涂开始投放密度在2493.90~3723.75 kg/hm2较为合适,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日增重与养殖密度的函数关系式为Y=41.97e-0.0015X;文蛤的平均体重与平均壳长的函数关系式为Y=0.000222X3.056;对文蛤在潮汛期移动试验观察得知4 cm以上的文蛤移动活跃,1.26 cm以下小苗在观察时间内很少移动,另从环境条件的改变观察到,刮南风天文蛤很少移动,北风天移动较活跃,特别是3 cm以上文蛤更有较强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