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108篇
  47篇
综合类   47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287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要:为探究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信噪比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滇西地区保山坝区1978—2021年5-9月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趋势和43年来的气候突变情况。研究发现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5-20cm地温和气温升温极显著(P<0.01),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367℃、0.364℃、0.353℃、0.376℃和0.372℃,5-20cm地温气候倾向率和气温倾向率相差不大。通过对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均为由“冷”至“暖”,70年代-90年代呈波动下降趋势,90年代后期至今显著上升,其中,5-20cm地温和气温信噪比分别为0.927、0.956、1.229、1.087、1.079,即5-10cm地温未发生突变现象,而15cm地温、气温均在2019年发生气候突变,20cm地温在2014年发生突变。研究表明保山坝区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并都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期间耕作层地温的上升,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2.
不同的季节,蝎的活动状态及消化情况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气温的高低对蝎的影响,了解蝎的食物营养需求和环境需求,掌握不同季节蝎的进食量。  相似文献   
33.
瘤胃积食,是反刍家畜大量采食难消食、易膨胀的饲料引起的急性瘤胃扩张,瘤胃容积增大,内容物停滞和阻塞,以及整个前胃机能障碍,形成脱水和毒血症的一种严重疾病。1发病情况2012年6月塔秀乡一牧户饲养的一头奶牛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好,反刍减少。误以为是环境改变和  相似文献   
34.
<正>一、嵩县概况嵩县地处豫西山区,位于洛阳市南部,东经111°24′~112°22′,北纬33°35′~34°21′。县境东与汝阳、鲁山接壤,西与栾川、洛宁毗连,南与南召、内乡、西峡相依,北与宜阳、伊川为临;东西宽62km,南北长86km,总面积3 009km2,其中丘陵和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共辖16个乡镇,310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9.1万人,  相似文献   
35.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国内发生很普遍,也是我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八十年代初以来,白背飞虱的数量迅速上升,成为稻田飞虱的主要种群,笔者从1987年至1989年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其种群上升的原因浅析如下:一、稻飞虱种群结构在我县的变化稻飞虱(包括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种群在我县的主害代是为害早稻的第3代,晚稻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36.
从1967年首次发现类菌原体(Mycopl asma Like Orgnisms,简称MLO)是一些植物黄化型疾病的病原以来,世界上许多实验室中的研究者们都期望能够找到这种病原微生物的体外培养方法。然而,迄今只有少数几种产生螺旋状和能动丝状物的类菌原体在体外培养成功,并将其归为一个新病  相似文献   
37.
王继藏 《植物保护》1993,19(6):11-12
随着麦圆叶爪螨数量增加,小麦亩茎数、单株分蘖数、次生根、3叶以上大蘖数、亩穗数,单穗粒数明显减少,不孕小穗数、枯叶率明显提高,小麦产量下降。小麦产量损失率和虫口密度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4=0.0355x-1.3032 y’4=0.9789**,提出亩产350公斤小麦地块的防治指标为104头/33cm单行长。  相似文献   
38.
生产丰收了供销怎么办沔阳县地处江汉平原,养鱼水面13.2万亩,1985年鱼产量2,125万公斤。1986年计划产鱼3.062万公斤。这个计划实现以后,全县124万人口,人平占有鲜鱼将近25公斤。由于水产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丰收必将带来某一品种、某一季节的市场饱和,如处理失  相似文献   
39.
中西结合治愈母猪乳房炎一例笔者用中西结合治愈母猪乳房炎一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995年6月30日,黄某一头3岁母猪发病求诊:症见最后一对乳头周围肿胀明显,发热,触摸坚硬而疼痛,其它无异状,主诉该猪刚产后7天就发病,开始时仅食欲下降,今天突然不吃...  相似文献   
40.
绵羊泰勒焦虫(Theileria Ovis)最早由 Littlewood 氏(1914)发现于埃及,但所致的疾病很迟才引起注意。其后在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高加素、小亚细亚及印度等地发现①。但详细的研究报导不多。我国最早由杨辅国、刘家雄等③(1957)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乾宁县确诊了绵羊泰勒焦虫病;我省1965年从湟源县的病山羊确诊了病原②,随后于门源(1968)、尖扎、化隆(1969)、久治(1973)、称多(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