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越秀3 号是以优良高代自交系M79 为母本、L4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型黄瓜一代杂种。早熟,生长势强,强雌性系,果实发育期6~10 d(天),全生育期125 d(天)左右;果实短棒形,果皮绿色,表面光滑,略有刺毛,微棱,果肉浅绿色,脆嫩多汁;瓜长15 cm 左右,横径2.7 cm 左右,单瓜质量80 g 左右,耐低温、弱光,高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和枯萎病;每667 m2 产量4 300 kg 左右,适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2.
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程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共识,不少地方都下发文件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基层加大组织引导力度,突出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适应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新机制.为此,笔者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土地有偿流转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做好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3.
3414肥效试验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肥料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环节,通过田间试验为大田作物施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小麦3414肥效试验,拟合肥效方程,并通过百亩示范田验证方程的合理性,通过方程提出在当地土壤肥力情况下小麦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产量时所需的施肥量。从而,为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基础,也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推广从理论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CYP9A11)与3种杀虫剂的结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CYP)与昆虫的抗药性密切相关。本研究运用AutoDock分子对接技术和分子力学泊松-波尔兹曼表面积法(molecular mechanics Poisson-Boltzmann surface area,MM-PBSA)结合自由能计算方法,分析了甜菜夜蛾CYP9A11与3种杀虫剂结合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和大小。结果表明:CYP9A11与毒死蜱结合形成两个氢键,有8个氨基酸残基参与形成疏水作用力,二者结合自由能为-3659.80 kJ/mol;CYP9A11与灭多威结合形成5个氢键,有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疏水作用力,结合自由能为-470.92 kJ/mol;CYP9A11中有7个氨基酸残基与氯氰菊酯结合形成疏水作用力,结合自由能为-473.44 kJ/mol。范德华力是CYP9A11与毒死蜱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极性溶剂化能是CYP9A11与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这些结果为阐明甜菜夜蛾CYP9A11与3种杀虫剂的结合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5.
摘要:以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菊花种质资源圃中50个大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64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一致性及变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性状中,有59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5%;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145%,其中特征量较大的花部性状对大菊品种分类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0份大菊种质资源分为4类,形态差异明显;株型可作为大菊品种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6.
层次方法论在黑河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在较短时间建立一套"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黑河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是既要圆满完成黑河水量调度任务,又要使有限的国家投资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实现总目标的各项战略目标中,应优先建立黑河水调实时监视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77.
基于Ecopath模型的胶州湾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2015–2016年胶州湾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并收集20世纪80年代胶州湾渔业资源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软件构建了由21个功能组组成的胶州湾1980-1982年和2015-2016年两个时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系统发育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1980-1982年生态系统相比,胶州湾2015-2016年生态系统中大型底层鱼类生物量减少,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量提高,渔获物产出以菲律宾蛤仔为主,渔获平均营养级降低,系统能量转化效率从1980-1982年的15.83%提高到2015-2016年的16.35%,能量流动始终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关键种分析表明,胶州湾生态系统两个时期的关键种均为菲律宾蛤仔。此外,与1980-1982年生态系统相比,2015-2016年胶州湾生态系统整体规模增大,净生产量提高5倍,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由1980-1982年的1.267提高到2015-2016年的2.518,系统连接指数、杂食指数与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均减小,说明在过去30多年胶州湾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发育过程出现由成熟向幼态的逆行演替现象,目前处于不稳定的幼态阶段。  相似文献   
78.
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波  袁伟  王俊 《中国水产科学》2015,22(4):820-827
崂山湾位于黄海的胶州湾和丁字湾之间,海湾开阔,是当前增殖放流的重点海域。根据2014年5月在崂山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摄食生态。结果表明,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共32种鱼类,隶属8目,21科,30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的虾虎鱼科(Gobiidae)和石首鱼科(Sciaenidae)种类最多;优势种有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主要种有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丝虾虎鱼(Cryptocentrus filifer)、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丰富度指数R为3.19,多样性指数H′为2.34;均匀度指数J′为0.68。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崂山湾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52;主要包括了浮游动物食性、杂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3种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在当前捕捞、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下,海湾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不同的海湾生态系统进行基础调研,可为制订相应的增殖放流、渔业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子内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 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1)、吲哚-3-乙酸乙酯(2)、吲哚-3-乙酸(3)、吲哚-3-乙酮(4)、吲哚-3-乙酸甲酯(5)、latifolicinin C(6)、白僵菌素(7)、1, 3-diamino-1, 3-dimethylurea(8)和2, 3-丁二醇(9)。[结论]除化合物3、7、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红棕象甲幼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及其中毒后的行为学反应。[方法]采用经口注射法,研究了吡虫啉处理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的致死中剂量和致死中时间,并分析了经药剂处理后红棕象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在供试剂量下,吡虫啉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无显著差异,随供试时间延长,致死中剂量(LD50)呈现降低趋势,其中在处理后96 h的LD50为每头0.43μg。(2)在每头25μg剂量吡虫啉处理后10~11 min,红棕象甲幼虫丧失活动能力,而在每头62.5~500μg剂量处理中,试虫丧失活动能力的时长介于1~30 min。(3)吡虫啉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毒理学症状随处理时间延长依次主要表现为:虫体蜷缩、皱缩、抖动、口器持续大张、体壁松软、体壁僵硬、平衡感缺失后恢复等,其中抖动、口器持续大张、体壁僵硬等现象随时间的延长会反复交替出现。除口器持续大张状态外,其余各状态的出现频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在处理后48 h出现。(4)高剂量下个别试虫会出现内容物崩出的现象,且高剂量会更快的完成各毒理学症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