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7篇
  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和葡萄糖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糖原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其中脂肪设5%、10%2个水平,葡萄糖设10%、20%、30%3个水平,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4.79±0.13)g的大黄鱼幼鱼5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WGR和SG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增加而降低,30%葡萄糖组的WGR和SGR显著低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全鱼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在饲料脂肪水平相同时,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30%葡萄糖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丙酮酸激酶(P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6-磷酸葡萄糖酶(G6 Pase)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肝脏GK、PFK活性升高,肝脏PEPCK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由结果可知,与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相比,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含量的平衡,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葡萄糖。综合本试验结果,建议大黄鱼幼鱼阶段饲料适宜的脂肪和糖水平分别为10%和20%。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酵母水解物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配制4种等氮等脂(42.5%粗蛋白和8.5%粗脂肪)的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86±0.02)g的凡纳滨对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酵母水解物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该组饲料系数(FCR)最低(P0.05)。对虾全虾粗蛋白含量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5%酵母水解物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P0.05)。各处理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对虾肠道皱襞高度和皱襞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添加组的微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3%~5%的酵母水解物能有效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消化吸收以及改善肠道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热潮。这说明,通过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有一个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健美操一个新兴的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健身运动项目开始展露头角,出现在大众视线之内,继而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科目的开设课程之一。这一课程的开始,使得不少学习为之兴奋,也受到了多数大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铸就品牌的基石。华都峪口禽业作为中国蛋种鸡领域中的领袖企业,长期致力于解决"产不出"、"卖不出"两大难题,凭借自身长期积累的蛋鸡及种鸡饲养管理经验,在推出健康养殖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A级雏鸡质量生产体系为推动我国蛋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视为行业典范。我们推出的峪口禽业"4A级雏鸡质量管理"技术顾问专栏,邀请来自峪口禽业的专家们与您一起分享其4A级雏鸡质量管理精髓。  相似文献   
15.
对犬常见牙齿疾病的成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帮助犬的饲养人员了解一些关于犬牙齿疾病的必要的基本知识,以便做好预防,让犬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常规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葡萄糖和小麦淀粉2种碳水化合物,分别设0、15%、30%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每种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8.53±0.07)g的大黄鱼5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葡萄糖水平由0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15%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FC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FCR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显著降低(P0.05),由15%增加到30%时显著升高(P0.05)。15%或30%水平下,小麦淀粉组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30%小麦淀粉组显著低于0小麦淀粉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6-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持续升高,而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15%和30%水平下葡萄糖组均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P0.05)。由此得出,与葡萄糖相比,摄食含小麦淀粉饲料的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且饲料中添加15%小麦淀粉时能促进大黄鱼生长。  相似文献   
17.
袁野  沈斌  陈荣湾 《湖南农机》2013,40(1):24-25
基于MC9S12DG128单片机(MCU)为主控单元,文章设计一自动寻迹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检测道路信息,在得出小车与目标偏差的基础上,采用PID算法对小车位置进行纠偏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1]和2001~2004年(11月至翌年4月)每天500hPa历史天气图以及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对皖南冬季6种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给出东亚地区地面气压场,850、700、500hPa的温压场和物理量场,揭示了产生天气现象的环流背景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的黄腐酸浸种处理玉米自交系B73种子,2叶1心时用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3叶期测定干旱相关生理指标,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DNA甲基化模式及水平。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别为74.83%、73.05%、76.50%;各处理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单态性分别为25.17%、26.95%、23.50%。各试验组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75.14%、77.02%、74.57%;半甲基化率分别为18.01%、23.39%、18.66%;全甲基化率分别为57.95%、57.13%、53.63%、55.91%。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中国广义虫草中3个受威胁物种老君山线虫草(Ophiocordyceps laojunshanensis)、冬虫夏草(O.sinensis)和广东虫草(Tolypocladium guangdongense)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及资源现状,对其生存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介绍7个近危物种的基本情况,提出虫草类真菌保护和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