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监察制度是保证政府廉洁高效的重要制度。御史台制度、谏官制度和封驳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唐代特定时期政治的清明与监察制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完善问责制需建立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并进行制度建设实现以法控权,最终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监督体系。唐代的监察制度在诸多方面能为当今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除臭菌JZ-6的鉴定及其降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高效、稳定脱除垃圾恶臭的微生物,采用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2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腐败垃圾中分离到能降解恶臭成分中氨的菌株JZ-6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该菌的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JZ-6菌株的生长和降氨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氨条件.结果表明,JZ-6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接种量为4%、pH5.0、温度30℃条件下,菌株长势最好,将其接种于氨浓度为100 μg/mL的条件中,24 h后对氨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23.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在河道护岸工程及生态治理中采用了格宾笼石防护技术,既解决了河道冲刷防护问题,又与周边城市人居环境相协调,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护岸结构,为后续岸坡的生态治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防护和生态修复的统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筛选出高效除臭菌株,为生活垃圾生物除臭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初筛与复筛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高效除臭乳酸菌,并对其进行菌落及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生活垃圾中分离获得一株高效除臭乳酸菌LDJ,经鉴定为干酪乳杆菌。[结论]该乳酸菌在实验室条件下24 h内对氨的去除率为90%,48 h内对硫化氢的去除率为46.8%,可较好地去除垃圾恶臭味。  相似文献   
25.
26.
脉冲循环式渠槽厌氧反应器处理太湖腐熟蓝藻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太湖腐熟蓝藻的资源化处理,研究新型厌氧反应器——脉冲循环式渠槽厌氧反应器处理太湖腐熟蓝藻的效能及其运行特点。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种泥,污泥接种量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为20g/L,进水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200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d,中温(30~35℃)厌氧条件下,反应器可在30d内成功启动并达到初步稳定运行,COD去除率达到60%左右,产气率为0.08L/(L·d);当进水COD容积负荷3.5kg/(m3·d)时,仍能实现安全稳定运行,COD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0%左右,产气率在1.2L/(L·d),表明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同时沼液中藻毒素(TMC-LR、EMC-LR)去除率为90%以上。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对腐熟蓝藻甲烷化的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为1.253mg/(mg·d),半饱和常数为11770mg/L,甲烷产率系数为0.256mL/mg;电镜观测发现稳定运行期颗粒污泥以产甲烷的八叠球菌为主,伴有丝状菌和杆菌等,同时发现其蛋白酶、TTC-脱氢酶和辅酶F420活性相对较高。研究发现脉冲循环式渠槽厌氧反应器能够有效地处理太湖蓝藻,这对其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分析总结了当前政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壮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1株畜禽粪便堆肥脱氨除臭菌的筛选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微生物除臭菌对畜禽粪便中氨气的处理效果,采用富集、平板划线分离法,从堆肥样品中共分离出25株菌株,通过氨气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1株高效抑制氨气的菌株,命名为菌株YS1。根据形态学观察、内部转录间隔区(ITS)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对菌株YS1进行多相鉴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结果表明,菌株YS1接种到硝化培养基后反应96 h,NH~+_4-N含量从100.0 mg/L下降至9.4 mg/L,NH~+_4-N的去除率达90.6%,体系总氮削减率达58.6%。在反硝化培养基中反应96 h,NO~-_3-N的浓度由初始的99.3 mg/L下降为17.6 mg/L,降解率达82.3%,体系总氮削减率达35.4%。溶血性试验表明,YS1菌株无溶血性。  相似文献   
29.
<正>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小型农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