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口鲇(♀)×怀头鲇(♂)杂种F1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怀头鲇(S.soldatovi)(♂)的杂交后代F1(简称杂交鲇)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杂交鲇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D.i-6,胸鳍P.i-14~15,臀鳍A.i-76~85,须3对;染色体数目(2n)为58,核型公式为...  相似文献   
12.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侧:14~23,内侧:19~31;其染色体数为2n=132,核型为34m+30sm+24st+44t,臂数NF=19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6种同工酶谱在齐口裂腹鱼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肾细胞体内注射法分析了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F1代的染色体核型。三种龟染色体倍数为2 n=52,核型公式为18 m+10 st+24 t,臂数NF=80。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三种龟的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和醇脱氢酶(ADH),分析了三种龟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共检测50个基因座位,其中中华草龟15个,中华花龟16个,杂种龟19个,多态位点3个(Ldh-3,Pod-2和Pod-3),多态座位百分比P分别为13.3%、12.5%和15.8%,平均观测杂合度(H0)分别为0.025 6、0.041 7和0.102 3,平均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0.041 6、0.040 7和0.074 6,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386 4、0.023 7和0.372 5。结果表明:杂种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亲本群体相对较低;在POD上,杂种F1代与母本中华草龟相近。对比发现,肝脏的POD和LDH及心脏的POD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以作为鉴别杂种F1代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和台湾鳖的同工酶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按凝胶电泳对中华鳖、台湾鳖的肝、肾、眼、肌等几种组织中几种同工酶系统(LDH、EST)进行了研究 ,首次发现了爬行类中台湾鳖LDH由A、B、C三其因编码并构建了 2种鳖的 2种同工酶酶谱。  相似文献   
15.
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的建立(简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正> 鱼类细胞系是研究鱼类病毒和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基础。自Wolf和Quimby(1962)报告建立RTG—2细胞系以后,国外相继报告来自冷水性和温水性鱼类组织的细胞系已有数十种。我国台湾省陈秀男和郭光雄(1981)曾报告建立了鳗鱼卵巢组织细胞系。陈秀男等(1982,1983)又先后报告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