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在研究区内挖掘5个典型土壤剖面,经过剖面形态观测和分层取样分析,发现灌淤土主要的成土过程是人为耕作引起的土壤熟化过程、灌溉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灌溉水泥沙沉降引起的地表物理堆垫过程,有些地方还有盐渍化过程。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检索、鉴定,发现5个典型剖面的诊断依据有灌淤表层、肥熟表层、雏形层等诊断层和冷性土壤温度状况、石灰性和氧化还原特征等诊断特性以及钙积现象,5个典型剖面分别属于人为土土纲,旱耕人为土亚纲,灌淤旱耕人为土和肥熟旱耕人为土2个土类,斑纹灌淤旱耕人为土、灌淤肥熟旱耕人为土和普通灌淤旱耕人为土3个亚类。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标准》将5个剖面按照控制层段土壤颗粒大小、矿物学类型的不同,初步建立5个土族和5个土系。将典型剖面在不同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进行参比研究,表明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虽然并非简单一对一的关系,但却具有优势的对应关系;5个典型剖面在发生分类中归属为灌淤土土类,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归属中为灌淤旱耕人为土和肥熟旱耕人为土2个土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为Inceptisols土纲,Ustepts亚纲和Haplustepts土类;相比之下,发生分类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较为稳定,定量化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异性较大,使分类更加全面、细化。  相似文献   
102.
种植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进行科学合理地种植,不但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更能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科学的地套种技术,进行高产种植。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3.
<正>为探索一季粳稻不同品种生产力表现,2013年都昌县进行了一季粳稻品种对比试验。安排了10个一季中粳品种和两个籼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对比效果,现做如下总结。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2份,分别是常规粳稻:长江23、长江24、长江25,杂交粳稻: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538、甬优1538、花优14、春优84,杂交籼稻(CK):Y两优5813、天优华占。  相似文献   
104.
对玻璃温室内外及温室内培养架不同架层的香蕉苗光照条件与蕉苗生长特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盖了一层黑色与一层白色遮阳网的玻璃温室透光率约为8%;从第一层至第四层香蕉苗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晴天,中午前后香蕉苗接受的光照强度超过其最适值;阴天,第二、三、四层苗接受的光照度都低于其最适值;随香蕉苗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总根数和白根数增多,黑根数与生根率减少,苗高增加,叶片数减少,叶绿素总量与叶绿素b下降,叶绿素a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5.
不同遮荫处理在冬春季节对香蕉假植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培养瓶中移出的冬季(12-1月)或春季(3-4月)的香蕉组培苗置于大棚内,并在4种遮荫水平下进行炼苗,光照条件分别为100%(S100)、33%(S33),10%(S10),3%(S3)。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各处理香蕉苗总的鲜茎重、鲜叶重、鲜根重、总鲜重、干芭重、干叶重、干根重和总干 重都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的生物量性状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程度不同。冬季以S100光照处理为最优,遮荫不利于香蕉苗的物质生产。春季以S33光照处理为最优,适度遮荫利于香蕉苗的物质生产。同时遮荫还改变物质运输分配到各器官的比例。春季与冬季相比,春季地上部各器官物质积累大于冬季,而冬季地下部根系的物质积累稍大于春季,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6.
为全面了解宁夏山地土壤的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归属,基于宁夏土系调查项目挖掘的典型剖面,选取10个发育在宁夏贺兰山山地(剖面编号为3、11、13、14和108)和六盘山山地(剖面编号为73、82、119、120和121)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尝试对山地土壤的发育特征和系统分类归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发育在宁夏的10个山地土壤高级单元归属为新成土、雏形土、淋溶土和均腐土等4个土纲,正常新成土、干润雏形土、湿润雏形土、冷凉淋溶土、湿润均腐土等5个亚纲,干旱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雏形土、暗沃干润雏形土、冷凉湿润雏形土、简育冷凉淋溶土、斑纹湿润均腐土等6个土类,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暗沃冷凉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冷凉淋溶土、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等6个亚类,续分为10个土族,包括粗骨砂质硅质混合型温性—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粗骨砂质长石型温性—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壤质长石混合型石灰性冷性—普通简育冷凉淋溶土,砂质硅质混合型非酸性冷性—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等,10个供试剖面在土族完全分异,因而续分为10个土系,包括葡萄泉系、一堆系、滚钟口系、六盘山公园系、绿塬腰系等10个土系。(2)海拔对宁夏山地土壤的发育特征有着明显影响,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腐殖质积累过程逐渐明显、土体淋溶过程加剧、土体石灰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土壤水分条件逐渐改善,处于高海拔位置的山地土壤土体底部有弱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形成铁子和铁锰胶膜;土壤pH逐渐减小,土壤酸碱性发生一定的变化。(3)受成土环境和成土因素的作用,土壤发育规律在诊断特征上的反映为随海拔高度的抬升呈现一定的垂直分异规律,其中诊断表层由淡薄表层演变为暗沃表层;土壤水分状况经干旱/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向湿润土壤水分状况演化;土壤温度状况由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变为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讨云南省潜在蒸散量(ET0)与气候变化间的效应,增强干旱发生预测的准确性,基于云南省1981—2011年52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年四季潜在蒸散量(ET_(0,w)、ET_(0,s)、ET_(0,e)、ET_(0,u))以及年潜在蒸散量(ET_(0,y)),通过敏感系数和贡献率,分析了云南省ET_0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云南省ET_0对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为高敏感因子,但对ET0的影响低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2)云南省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具有阶段性。1981—1990年,日照时数减少是ET_(0,y)下降的主要原因,1991—2011年,平均气温上升是ET_(0,y)上升的主要原因。(3)云南省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具有季节性。1981—1990年时段,云南省冬季ET_(0,w)上升的主导因子是平均气温,春、夏、秋季ET0呈下降的主导因子均为日照时数;1991—2011年时段,平均气温上升是冬季和秋季潜在蒸散量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春季ET_(0,s)下降和夏季ET_(0,e)呈上升趋势的主导因子均为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摄食节律,分别于2005年2、5、8、11月从太湖梅梁湾取样,分析这两种虾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天然水体中,这两种虾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和季节变化。2、5、11月,日本沼虾的饱满度均在22:00达到高峰,8月份在14:00达到高峰。说明冬季、春季、秋季日本沼虾的摄食高峰在黄昏前后,夏季的摄食高峰在上午和凌晨。2月份和8月份,秀丽白虾的饱满度在22:00达到高峰,5月份在18:00达到高峰,11月份在14:00和凌晨呈现高峰。可见冬季、春季和夏季秀丽白虾的摄食高峰基本在黄昏前后,秋季分别在14:00和凌晨。两种虾均是夏季摄食强度最大,其余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太湖秀丽白虾群体的生长情况,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每月定期用虾拖网分别在梅梁湾和贡湖采样一次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11月至翌年3月,秀丽白虾的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月份开始生长。因世代交替的原因,7月份虾体规格变小,8月份虾体规格增大,9月份因开始大规模捕捞,虾体规格迅速减小。梅梁湾秀丽白虾的平均规格大于贡湖秀丽白虾,两个湖区每月雌虾的个体大于雄虾。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