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560篇
农学   273篇
基础科学   351篇
  337篇
综合类   2364篇
农作物   241篇
水产渔业   373篇
畜牧兽医   1064篇
园艺   586篇
植物保护   20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综述了茶园土壤氮含量及变化规律、茶树施氮效应、茶园氮素流失特性及茶园氮素流失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2.
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活体组织筛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快速、高效的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技术,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茎段材料、接种方式、菌液浓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建立芹菜茎段筛选技术,并采用所建立的筛选法评价28种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湿性粉剂对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芹菜茎段筛选法可较好地评价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的药效,即芹菜茎段一端在细菌性软腐菌液中浸泡20 min后自然风干,再于待测药剂中浸泡处理1 h,在温度26~30℃、相对湿度70%~85%条件下保湿培养36 h后调查发病指数。采用该方法可快速从23种新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中筛选出对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较高防效的IVF001、IVF002、IVF004、IVF015、IVF018、IVF021、IVF035、IVF041制剂,防效分别为81.70%、94.77%、83.01%、92.16%、84.31%、96.08%、80.39%和89.55%。芹菜茎段筛选法及室内盆栽法对5种已登记的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筛选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78。表明芹菜茎段筛选法可以有效代替盆栽筛选法,并对杀菌剂的药效进行评价,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土壤环境条件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威百亩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的消毒效果,采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施药量、覆膜熏蒸时间、土壤相对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5℃条件下,威百亩12 mg(a.i.)/kg土壤熏蒸消毒,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为78.82%,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87.03%,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威百亩对尖孢镰刀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土壤熏蒸10 d后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5.21%;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50%时,威百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2%和82.14%,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反应。威百亩的熏蒸效果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5、30、35℃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8%、98.20%和100.00%。表明威百亩结合日光消毒温度大于25℃、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或50%、熏蒸10~15 d可有效控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994.
2016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眉县、周至县、杨陵区、兴平市、临渭区和华县安排布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测试,以期明确其在关中地区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1周发出预警信息,预测准确度达94.4%,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科学防治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对陕西省各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陕西省病虫测报状况,对今后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芒果果皮内含物的抑菌活性,为芒果果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种不同品种的芒果果皮,采用石油醚脱脂后,用85%的乙醇萃取得到萃取物,对萃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对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都为金煌芒桂香芒贵妃芒;对白色念球菌的抑菌效果为桂香芒贵妃芒=金煌芒。[结论]芒果果皮都含有抑菌活性物质,活性大小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997.
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抗旱性是玉米重要的农艺性状,它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子,与玉米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玉米抗旱性相关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玉米抗旱性研究目前多停留在对抗旱指标的筛选上,主要通过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不同的品种进行抗旱生理指标的筛选,包括光合特性、有机物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等抗旱有关的生理指标的研究上,对于深层次挖掘玉米本身存在的抗旱分子机制研究仍旧十分缺乏。目前,玉米抗旱性以及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表现在:大多数玉米株高等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遗传效应低的QTL控制;表型自然变异的功能性位点多位于调控区,过于隐蔽,不易定位。文末展望了玉米抗旱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冬瓜果实膨大期,采样测量植株生长指标;在果实成熟期,采样测定植株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40~80 cm株距对小冬瓜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40 cm株距时,小冬瓜生长势明显弱于其余处理植株;尽管80 cm株距时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是,结合定植株数,栽培密度为60 cm时折合产量最高。40~50 cm株距时,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少,产量低。[结论]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栽培的条件下,小冬瓜秋季露地栽培的适宜株距为60 cm。  相似文献   
999.
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以200m~2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为例,猪舍的长20m,宽10m,高4.5m,垫料深度50cm。发酵床饲料垫料管理包括保持垫料一定的湿度(45%)和通气量(经常性翻耕),一般每3d将饲料发酵床表面垫料翻耙1次,猪的日常翻拱也有助于垫料的疏松。饲料发酵床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头小猪(20kg以下),2头中猪(20~50kg),1头大猪(50~100kg)。由于猪粪排泄不均匀,而猪翻拱仅可分散一部分猪粪,发酵床发酵饲料的管理还需人工处理,将集中的猪粪均匀地分散在垫料中。发酵床垫料中的发酵饲料可以提供猪所需饲料的30%,其他70%饲料可以通过添加常规饲料来补充,饲料可以直接撒在发酵床上供猪取食。以200 m~2饲料发酵床养殖实例,30d内,猪的平均初重36.4kg,末重为59.5kg,料肉比达2.7∶1,均匀度良好,无死亡。发病率为5%,主要表现为发烧,精神沉郁,食欲低下,经治疗均康复或自然康复。本试验取得的经验为饲料发酵床的进一步研究、推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目前油气管道与电力线路交叉邻近的工况愈发多见,“两线一地”交叉互邻情况下的雷击过电压问题引起了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方法】针对电力线路邻近处的油气管道雷击过电压防护问题,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油气管道与电力线路“两线一地”交叉互邻情况下的雷击过电压计算模型,阐明管道本体电位及防腐层耐受电位差的产生机理;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土壤电阻率与分层结构对管道过电压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考虑杆塔接地网散流作用下的管道过电压防护方法。【结果】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优化改造方案的管道限压效果并论证了其工程应用价值,管道本体电位以及防腐层的耐受电位差受接地体散流方向影响较大,二者整体呈现出两侧对称分布形态。典型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管道防腐层的耐受电位差不超过极限值,单次雷击放电不足以击穿管道外侧3PE防腐层。当防腐层存在局部破损点时,耐受电位差会增大防腐层破损面积。通过改变管道与杆塔接地体之间的夹角和相对距离,能够有效降低管道本体电位与防腐层耐受电位差。【结论】通过改变管道邻近杆塔接地网的结构与散流维度,可有效降低管道电位及防腐层耐受电位差,其可实施性和技术经济性高,研究成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