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3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南海北部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套网法对南海北部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黄斑 篮子鱼(Siganus oramin)、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小鳞沟鰕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和白姑鱼 (Argyrosomus argentatus)4 种主要渔获作为张网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 曲线作为其选择性曲线模型,求 得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该4 种指标种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运算。结果显示,试 验网囊网目尺寸为15 mm 时,除毛虾(Acetes)外无其他渔获逃逸;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5 mm 时,4 种指标种的50% 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3.17、50.16、61.05、26.37 mm,其选择性范围(SR)分别为13.43、17.50、41.88、12.78 mm;试验网 囊网目尺寸为35 mm 时,4 种指标种的L50 分别为80.72、77.12、86.97、68.68 mm,其SR 分别为19.48、39.08、28.20、 13.17 mm。随着张网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4 种指标种的L50随之增加,SR 值除小鳞沟鰕虎鱼外也都增加。  相似文献   
42.
为促进南海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和选择性试验。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评价刺网的渔获组成,并在SELECT模型(share each length catch total)的架构下,利用正态分布(Normal)和双峰分布(Bi-normal)概率方程计算刺网对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的选择性;进一步结合康氏马鲛的最小可捕规格,探讨南海区马鲛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康氏马鲛是南海马鲛流刺网最重要的渔获种类,其2012年和2015年IRI值分别为9 472.00和14 363.02;调查试验共捕获康氏马鲛295尾,其中2012年康氏马鲛的众数叉长组为751~800 mm(占32.52%),2015年康氏马鲛的2个众数叉长组分别为501~550 mm和701~750 mm;正态分布模型估算的选择性众数相对叉长为6.961;双峰分布估算的2个众数相对叉长值分别为4.440和6.728;根据模型残差值的大小,认为双峰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将康氏马鲛可捕规格定为380 mm的前提下,建议南海马鲛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可暂定为120 mm。  相似文献   
43.
张网是广东沿海的传统渔具,也是主要的定置渔具,20世纪80年代曾取得较大发展,90年代末期以后由于渔业资源衰退、渔业政策导向等影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张网渔具数量已大大减少、分布范围也明显缩小,珠江河口附近水域至粤西的琼州海峡周边沿海分布相对集中,双桩竖杆张网数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