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制备抗IPNV 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并进行初步应用。实验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的IPNV VP2 COE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共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G10和5F3,亚类鉴定均为IgG1亚类。2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75~120之间。间接ELISA检测5G10和5F3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105、1∶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108、1∶104。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识别IPNV。间接ELISA表明,2株单抗不与IHNV、VHSV、SVCV、HRV等病毒反应,说明获得的单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相加ELISA实验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识别IPNV VP2蛋白上不同的抗原位点。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临床确定为患有IPN虹鳟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证实该2株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以干酪乳杆菌作为传递抗原活载体表达猪细小病毒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免疫特性。【方法】将构建的重组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的细胞表面表达型载体pPG-VP2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casei 393,获得阳性重组菌pPG-VP2/L.casei 393。重组菌以2%乳糖为诱导物,在MRS培养基中进行诱导,经SDS-PAGE、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目的蛋白获得表达。将重组菌及空质粒菌株分别口服接种Balb/c小鼠,收集粪便及肠黏液样品测定小鼠产生抗VP2的特异性sIgA,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小鼠产生抗VP2的特异性IgG,并对获得的抗体进行PPV中和活性的测定。【结果】重组干酪乳杆菌pPG-VP2/L.casei393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PPV的sIgA和IgG抗体水平,其对PPV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24和1﹕128。【结论】为PPV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浓度除草剂条件下的资源分配特点,现选用百草枯为试验试剂,并据大田施用量设置5种施用浓度,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稗草各器官生物量、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并比较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至结实期,稗草的总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根、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减小: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生物量分配值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长时期内,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呈茎>根>叶>花(果)。生殖分株数量特征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C1浓度条件下,稗草穗长、RAⅠ、RAⅡ呈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4.
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分配控制着植物的终生生殖与生存的平衡,为此,通过不同密度处理探讨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设置5个密度处理:M1,1.17×105株/hm2(1株/盆);M2,3.52×105株/hm2(3株/盆);M3,7.04×105株/hm2(6株/盆);M4,10.56×105株/hm2(9株/盆);M5,14....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对2种海洋硬骨鱼(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亚型FATP1、FATP4和FATP6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其在不同组织或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在FATP表达的组织分布研究中,分别取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的不同组织。在饲养试验中,分别饲喂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幼鱼不同脂肪水平(8%、12%和16%)的试验饲料,进行9周的饲养试验,然后进行饥饿试验(3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幼鱼不同组织中以及不同营养状态下FAT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FATP与其他鱼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同源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但FATP6与FATP1和FATP4的同源性较低。2)大菱鲆FATP1在大脑、心脏、眼睛和肾脏中高表达,红鳍东方鲀FATP1在肝脏中高表达。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FATP4在消化道中高表达。大菱鲆FATP6在幽门盲肠和前肠中高表达,而红鳍东方鲀FATP6仅在肝脏中高表达。3)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的肝脏FATP1、FATP4和FATP6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4)大菱鲆第3...  相似文献   
106.
以贵州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根尖为试材,从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时间3个方面改进白刺花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并对白刺花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刺花染色体压片最佳取材时间为09:00-10:00时,根尖用冰水混合物在4℃冰箱里预处理24h为宜,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3∶1)固定24 h,解离用1 mol/L盐酸在60℃水浴下解离8 min最好.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刺花染色体基数为x=9,染色体数目2n=1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 x=2 M+16 m,染色体相对长度为2 n=2 x=18=2 S+10 M 1+6 M2.白刺花的染色体属于1A型.  相似文献   
107.
以番茄为试材,以地膜覆盖、秸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3个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减少土壤水分消耗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减少46.72mm。地膜+秸秆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酶活性较高,而地膜覆盖处理酶活性为最低值。番茄收获后,地膜+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低。地膜+秸秆覆盖对株高与对照接近,但能明显增加茎粗。番茄单株产量比较:地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对照,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13.99%、7.77%和1.96%。地膜+秸秆覆盖处理对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赵丽丽  刘爱群  赵越 《北方园艺》2016,(15):158-159
‘威盛3号’南瓜是黄瓜嫁接专用型砧木一代杂种。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极强,植株健壮,耐低温弱光。砧木和黄瓜的嫁接亲和性与共生亲和性均表现很好,嫁接苗成活率高。与任何品种黄瓜嫁接,都能够达到黄瓜瓜皮亮绿、无蜡粉的效果,瓜条笔直,商品品质佳;促进黄瓜生长、提高黄瓜产量,同时抗猝倒病、枯萎病和霜霉病。适宜我国北方早春和秋冬设施黄瓜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09.
施肥对优质蛋白饲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形态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磷、钾肥配比下紫花苜蓿第2茬单茬产量和形态构建的变化。结果表明,1)磷钾配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单茬的鲜、干草产量(P0.05);单施磷肥240 kg·hm~(–2)时,紫花苜蓿第2茬单茬产量最高,鲜草产量达18 203.33 kg·hm~(–2),干草产量达3 975.9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高出88.25%和78.11%(P0.05)。2)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第2茬形态学构建均有一定的影响。施磷80 kg·hm~(–2)+钾60 kg·hm~(–2)时,紫花苜蓿茎叶比最低,为0.98,其次为施磷80 kg·hm~(–2)+钾30 kg·hm~(–2)组合,茎叶比为1.03,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 0.05);施磷80 kg·hm~(–2)+钾30 kg·hm~(–2)时,紫花苜蓿主茎长和节间长均显著大于不施肥对照组(P0.05);施磷240 kg·hm~(–2)+钾30 kg·hm~(–2)处理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的节间数和主茎粗。施用磷肥有利于促进紫花苜蓿的分枝。3)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均值法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形态学构建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当施磷80 kg·hm~(–2)+钾30 kg·hm~(–2)时,隶属函数均值为0.76,排名第一。因此,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时,建议磷钾肥配合施用,以施磷80 kg·hm~(–2)和钾3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旨在获得伏马毒素B1特异性适配体并利用其和胶体金的作用建立伏马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非固定靶标的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获得伏马毒素B1的适配体,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所获适配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建立基于适配体的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伏马毒素B1适配体F102亲和力解离常数为(42.1±4.0)nmol/L;建立的胶体金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样品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结果的相对误差低于15.7%。因此,本研究利用筛选得到的适配体建立了可用于谷物和饲料中伏马毒素B1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