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湖北省长阳县高山蔬菜种植区域的蔬菜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初步掌握了长阳县高山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特点及现阶段用药情况,指出了实际生产中高山蔬菜用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钾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平衡状况以及不同施钾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入总量为134.3kg/hm~2,主要由化肥、饲料、降雨及灌溉水等带入,分别占输入总量的46.3%、10.3%、5.5%和34.8%;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由饲料和灌溉水输入的钾大幅增加。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出总量为119.4 kg/hm~2,主要由水稻籽粒、商品虾、渗漏以及排水带出,分别占输出总量的26.5%、5.0%、41.2%和27.3%,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以上4种途径钾输出均大幅增加。两种模式下钾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系统钾的盈余量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同等施钾量条件下,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平均提高了14.1%、14.2%和5.6%,且水稻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的。中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施钾量分别达到47.3 kg/hm~2(即K_2O施用量57.0 kg/hm~2)和21.6 kg/hm~2(即K_2O施用量26.0 kg/hm~2)时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钾素平衡,而K_2O施用量分别达到82.2和85.0 kg/hm~2时水稻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3.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化验、分析、计算获得数据,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调查区主要植被群落为虎尾草群落;相对高程、坡度、离泡泽距离均与3种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密度、土壤p H值与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总孔隙度与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含水量在泡泽影响较大区(0~80 m)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是影响该区域植被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揭示了吉林省西部盐碱性闭合泡泽植被生物多样性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为盐碱地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4.
佀国涵  徐大兵  王毅  赵书军  谭军  彭五星 《土壤》2016,48(4):714-719
利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黄棕壤酸性、交换性能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施用有机肥以及配施石灰和白云石粉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3+)的含量,提高土壤pH,且不同施肥结构对修复黄棕壤酸性的效果为有机肥配施石灰有机肥配施白云石粉有机肥;连年施用有机肥以及配施石灰主要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性Ca~(2+)含量,而配施白云石粉则主要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性Mg~(2+)含量;有机肥配施石灰和白云石粉均降低了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但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比、放线菌/真菌比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烟叶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5.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佀国涵  王瑞  袁家富  谭军  熊又升  徐大兵  赵书军 《土壤》2013,45(6):1070-1075
土壤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指示着土壤质量的变化。本研究利用 3 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的含量,分析了连年绿肥和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地提高了土壤中 PLFAs 的种类和总量;在绿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当翻压 15 000 kg/hm2 绿肥的基础上施用大于 85% 常规化肥时,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细菌、AM 真菌及微生物总的 PLFAs 含量;而当化肥的施用量减至常规施肥 70% 时,对土壤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 PLFAs 含量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从不同处理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知,不同绿肥和化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明显影响。经相关性分析表明,PLFA 分析方法和氯仿熏蒸法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与革兰氏阴性菌的 PLFAs 含量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真菌PLFAs 含量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黔北烤烟不同起垄及地膜覆盖方式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行垄和双行平垄,全生育期盖膜相对于团棵期揭膜不利于雨水向土壤补充,揭膜与否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影响不明显;对于双行凹垄,全生育期盖膜相对团棵期揭膜有利于水分向垄体内补充,有利于保水,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团棵期揭膜的条件下,双行平垄保水效果和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在全生育期盖膜条件下,双行凹垄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最好,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明显好于其他起垄方式。  相似文献   
37.
1.烟草施肥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烟草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商品作物,烟叶生产追求的是"优质适产",因此烟草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烟草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特性,合理配施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38.
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烤烟与否对光叶紫花苕子有机物质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无明显影响。其有机物质前2周腐解最快,第3~9周腐解速率中等,9周以后较慢,各阶段平均每周分解量分别占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分解量的29.86%~31.76%,2.52%~2.60%和1.41%~1.74%。光叶紫花苕子的碳、氮、钾释放量与翻压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拟合,前1~2周释放速率最快,其后释放速率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中氮在前5周释放量占其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释放量的86.90%~92.27%,不存在后期氮供应过多导致烤烟成熟期推迟问题。光叶紫花苕子磷的释放速率较平稳,没有明显阶段性,其释放量与翻压时间关系可用直线方程拟合。经过整个烤烟生长季节的分解,光叶紫花苕子碳、氮、钾、磷的释放率分别达到68.76%~71.28%、69.57%~74.40%、97.98%~98.02%、41.26%~42.41%。烟田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做绿肥时,应在烟苗移栽前择期翻压,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39.
<正>1背景1.1潘、大水库渔业基本状况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可使用水面4 300hm2,水质为地表水Ⅱ类。潘、大库区共涉及7个乡镇、42个行政村、移民2.1万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迁西县依托丰富的水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网箱养殖为重点的淡水养殖业,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迁西县网箱养鱼4.75万箱,水产品产量3.3  相似文献   
40.
采用田间高频次取样方法,以不种植烤烟和不施肥土壤为对照,结合试验年份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城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栽培和施肥等措施对宣恩县椒园镇烤烟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气温上升而增加、随降雨量增加而降低,但一般比降雨时间滞后5~10d;未覆膜条件下施肥可在短期内(45d左右)明显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烟株对氮的吸收大于纯施化肥;在烟叶生长的后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降低趋势,因此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调控烤烟后期氮素营养的有效措施。各因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大小的次序为:栽培施肥气候,作物吸收、地膜覆盖等栽培因素是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最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