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宁夏设施番茄主栽品种芽期和苗期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不同番茄品种在低温下的发芽特性及苗期的冷害指数,综合评估其耐冷性,以期为生产上筛选抗寒性强的品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嘉粉8346”和“爱吉168”均表现为耐低温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82.
为制定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生产水分灌溉管理参数,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嫁接黄瓜产量及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黄瓜秋冬茬栽培中,黄瓜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0~1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超过80%,结果期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根系生长量影响显著,其中每7 d灌溉1次的处理(TR3)0~15 cm土层根系生物量最高,灌溉频率对15~30 cm土层分布影响不显著,减少灌溉频率,能够促进0~15 cm土层黄瓜根系生长量的增加,有利于黄瓜坐果,产量增加以及果实中糖含量的积累,因此在宁夏地区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黄瓜冬季生产中,平均日均温18℃左右,、灌水定额1 500 m~3/hm~2的条件下,黄瓜结果期的灌溉间隔7 d为宜。  相似文献   
83.
以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其可育系与不育系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以了解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物质代谢的差别。结果表明:可育系的不同时期花蕾中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育系,小花蕾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别不明显;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和可育系中的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增加,不育系花蕾和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可育系。说明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系的营养代谢的缺陷是表现在整个植株的,而不是只表现在花粉的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84.
以28份樱桃番茄组合为试材,通过对15个果实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对其抗病性的分子标记鉴定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樱桃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8份樱桃番茄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以方差贡献率大于79%为标准,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64%,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未旋转因子得分,计算各樱桃番茄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以综合得分大于0.9为标准,有A6、A1、A8、A28、A7综合得分位居前5,且通过抗病性分子标记鉴定表明这5个组合均含有10个抗病位点基因,因此这5个组合的综合品质和抗病性均表现较好,适合进一步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85.
为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的为害,选择12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在稻飞虱发生时期于田间进行叶面喷雾,检验各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2种杀虫剂在药后3和7 d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在单剂中,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高,药后3 d为98.70%,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效次之,为98.10%。复配制剂中,吡蚜酮或烯啶虫胺的复配制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60%吡蚜·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高,药后3 d防效为99.30%。该试验中12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为延缓稻飞虱的抗药性发展,建议防治稻飞虱时注意不同杀虫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6.
在植物保护领域,由于长期依赖化学防治手段,已引起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和病虫草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壳聚糖作为一种兼具多重生物活性和载体功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品和增效剂。壳聚糖自身具有多重生物活性,一是广泛的抗菌活性,可有效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二是诱导作物产生防御反应,调节植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三是成膜性,在作物表面形成高分子薄膜,提供物理屏障。壳聚糖还具备优良的载体功能,负载农药,赋予其缓释控释功能,有效延长持效期;负载矿质元素,持续供给植物营养,还可增强其生物活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壳聚糖必将在植物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以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越夏茬土壤起垄纸膜覆盖条件下,对番茄单双行种植和株行距参数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结构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期探索日光温室纸膜覆盖下番茄适宜种植结构。结果表明:单行种植模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显著增加,最低密度处理(3.00株·m-2)产量最高。双行种植模式下,密度处理对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最高密度处理(3.90株·m-2)产量最高。在最高密度处理下,番茄在0~20 cm土层的根系占总根系量85%以上,双行模式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单行种植模式,差异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内。单行低密度处理和双行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且相近,但双行低密度种植模式利用根系生物量积累,种苗成本低,利于管理,因此在宁夏日光温室番茄越夏南北垄向栽培中,推荐采用3.00株·m-2密度、单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8.
以番茄秸秆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番茄秸秆不同还田方式(鲜样还田、干样还田、堆肥还田)对黄瓜和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化感效应,以期为番茄秸秆肥料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秸秆还田30 d内,堆肥还田处理对黄瓜和西瓜幼苗生长均为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根系生物量积累。鲜样还田和干样还田处理对黄瓜、西瓜幼苗生长均为化感抑制作用,鲜样还田的抑制效应更强,尤其是对根系生物量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瓜幼苗在还田30 d内较西瓜幼苗受抑制效应更强,且随还田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加强,西瓜幼苗在还田20 d后抑制作用减弱。在生产中,推荐优先选择番茄秸秆堆肥还田,直接还田(鲜样或干样)建议有30 d以上的腐解期再定植瓜类蔬菜作物。  相似文献   
89.
二化螟是目前水稻上最重要害虫之一,随着我国籼稻大面积种植、禁止秸秆焚烧、轻减栽培的推广,二化螟种群数量迎来暴发。化学防治依然是当前田间防治二化螟的主要措施,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等,而长期不合理用药会导致二化螟抗药性上升、防效下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如何在充分利用已有药剂的基础上做到有效防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本文以二化螟对常规药剂抗药性为切入点,结合抗性风险评估、植保无人机施药等因素,对当前防治药剂和方法进行梳理,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