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半滑舌鳎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400、500、600尾,池三种养殖密度梯度,选择同源、同批次且体重均为600g左右的半滑舌鳎成鱼在闭合式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153d。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半滑舌鳎体重的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半滑舌鳎的体重平均增长量分别为671.35g、650.94g、474.07g,高密度组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随养殖密度的增大,半滑舌鳎的生长呈现减慢的趋势,并且出现了生长离差。分析表明,500尾,池的乔殖富度在实际养殖生产中较为适宜。结果提示,养殖密度是影响半滑舌鳎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高的密度会抑制半滑舌鳎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赵从明  刘刚 《河北渔业》2013,(12):7-9,17
试验挑选了一批同源同批次的体重相似的半滑舌鳎成鱼,进行了为期4 d的饥饿后再供食21 d的恢复生长试验,在恢复投喂后,分别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投喂频率,分别为A组2 d一投,B组1 d一投,C组1 d两投,D组1 d三投的四种不同的投喂频率,S组为对照组,一直保持投喂。最后结果表明:在经过饥饿后,体重迅速回复的过程中,生长效率(GE)最高的为B组,饵料转化率(FCR)到试验结束后,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只有A组显著低于B、C、D各组(P<0.05),其余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体重B、C、D三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A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B组可以做为实际生产中较为经济可靠的投喂频率,适当的饥饿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也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15.
对虾养殖中后期虾塘沉积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7~8月,通过使用乙炔抑制技术对对虾养殖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沉积物硝化与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同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虾塘表层N2O浓度.结果表明,虾塘沉积物硝化、反硝化和硝酸盐还原速率分别为10.70~337.47 μmol/m2·h、1.10~17.92 μmol/m2·h、0.090~7.48 mmol/m2·h,虾塘表层N2O浓度为5.98~10.90 nmol/L,海-气交换通量为1.76~3.89μmol/m1·d.虾塘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较为复杂,不仅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而且呈现出明显的养殖季节变化特征,其中8月中旬硝化与反硝化速率达到最高值,而在整个养殖季节,投饵区硝化速率约为非投饵区的2~10倍,反硝化速率约为非投饵区的1~4倍.反硝化作用在虾塘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日无机氮去除量为2.80 g/d,占虾塘无机氮总输入的2.34%,占总输出的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