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研究了较长时间生活在3种不同实验遮蔽条件下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的遮蔽行为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活环境下海刺猬都保持着遮蔽行为.生活在以贝壳作为遮蔽材料环境下(遮蔽组)和以砖块作为掩蔽材料环境下(掩蔽组)的海刺猬初次遮蔽耗时要显著短于生活在无遮蔽(或掩蔽)材料环境下(空白组)的海刺猬(N=3,P<0.05).3组海刺猬用于遮蔽的贝壳总数和有遮蔽行为的海刺猬总数都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掩蔽组有遮蔽行为的海刺猬总数要显著多于遮蔽组和空白组(P<0.05),后两者差异不显著.3组海刺猬用于遮蔽的贝壳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海刺猬遮蔽时对两种贝壳(菲律宾蛤仔和贻贝)存在显著的选择差异(P<0.05).生活环境中一段时间内遮蔽物的缺失并不会使其失去这种行为,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行为的强度.因此,光照很可能是海刺猬遮蔽行为的一个进化压力,该行为也许只是作为一种避光策略.海刺猬对遮蔽材料具有显著的选择性,这可能与遮蔽材料自身特征和海刺猬的生理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32.
为深入开发海胆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围绕海胆摄食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综述了海胆主要经济养殖种类,投喂频率、养殖密度、环境因子(水温、溶氧、光线、氨氮)等因素对海胆摄食量的影响,以及海胆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海胆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3.
硬壳蛤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4、16、28月龄3种规格的硬壳蛤各100只,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规格内各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分析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和综合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规格硬壳蛤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小规格硬壳蛤的壳厚(0.398)、中规格和大规格硬壳蛤的壳长(0.639、0.403)分别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综合决定系数与通径系数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壳厚可作为早期选择小规格硬壳蛤活体重的主要间接指标,而选择中、大规格硬壳蛤活体重应以壳长为主要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各规格硬壳蛤形态性状估计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小规格:Y=-1.249+0.053X1+0.04X2+0.111X3;中规格:Y=-8.743+0.345X1;大规格:Y=-62.704+0.783X1+0.585X2+1.368X3。本研究结果为硬壳蛤不同时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34.
通过构建不同近交水平的海胆群组,即半同胞近交组(H组,F=0.125)、全同胞近交组(F组,F=0.25)和对照组(C组,F=0),研究了近交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受精、孵化和幼体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交对海胆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四腕幼体的畸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近交水平的四腕、六腕和八腕幼体体长均表现为H组>C组>F组,体宽表现为无规律性;六腕幼体的胃长和胃宽均为F组>C组>H组,八腕幼体的胃长和胃宽均为C组>H组>F组。研究表明,一定近交水平(F=0.25)的中间球海胆的受精、孵化,以及变态前幼体的体长、体宽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近交衰退,但幼体胃长和胃宽的近交衰退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5.
栉孔扇贝对海水中Pb积累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海水中Pb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不同浓度Pb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浓度为0.5mg/L时,各组织内Pb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9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Pb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1356)>内脏(226.6)>肌肉(52.14);蓄积速率(mg/kg·d-1)为鳃(178.3)>内脏(37.30)>肌肉(10.48)。将达到吸收平衡后的栉孔扇贝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6天时各组织铅排出率为:鳃(96.69%)>内脏(92.09%)>肌肉(71.20)%;排出速率为(mg/kg·d-1):鳃(81.98)>内脏(10.09)>肌肉(3.001)。海水中Pb浓度对Pb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Pb浓度升高,各组织内Pb蓄积量明显上升,其中鳃的蓄积量最大,表明:双壳类软体动物的鳃具有较高的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并且海水中Pb浓度能提高Pb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王诗睿  赵冲 《核农学报》2023,(11):2252-2257
糖尿病是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其流行趋势日益严峻。通过饮食控制来防治糖尿病是较为温和安全的方法,其中对于食源性降糖活性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桑叶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1-脱氧野尻霉素是桑叶的主要降糖成分,对其降糖机制已有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1-脱氧野尻霉素调节血糖作用的主要机制,并针对1-脱氧野尻霉素以及桑叶的开发利用提出展望,为未来桑叶功能成分尤其是1-脱氧野尻霉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常见兽药恩诺沙星(ENR)、喹烯酮(QCT)、土霉素(OTC)和硫酸多黏菌素B(PMB)对细胞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方法】 以L02、AML12、Marc145、HEK293T、TM3和SK-N-SH细胞为模型, 通过结晶紫染色获得不同浓度下4种药物对6种细胞的相对抑制率, 进行浓度-效应方程拟合, 并分别计算药物在不同生长抑制率下的效应浓度(ECF, 其中F=10、20、25、33、50)。按EC50∶EC50、EC33∶EC33∶EC33、EC25∶EC25∶EC25∶EC25的比例分别进行二元、三元、四元药物等毒性比混合, 以1/2为稀释因子进行浓度梯度处理, 计算抑制率并拟合实际作用曲线, 采用浓度加和模型(CA)和独立作用模型(IA)法评价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效应。【结果】 4种药物对6类细胞的生长抑制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无论在哪种细胞中, QCT的毒性最强, PMB毒性最小。4种抗菌药两两组合出现协同的概率较高, 尤其是与OTC的组合, OTC+QCT在6种细胞中均有明显的协同抑制。TM3细胞中易出现相加而对肝细胞和肾细胞协同的可能性更大, 对不同的细胞同一组合的效应变化可能不同。在三元和四元组合中, 相加效应出现的概率上升且变化更为复杂, 易随浓度的变化出现多段效应。【结论】 常见兽药对肝脏、肾脏、神经及生殖细胞具有一定毒性, 且这些药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不是简单的相加, 组分、浓度等会影响联合效应, 在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