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蓝型油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给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在不同密度水平下测定了油菜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密度对油菜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一直下降,绿叶面积在30万株·hm~(-2)达到最高;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种植密度超过20万株·hm~(-2)以后开始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则随着密度的增加一直下降;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增加而下降,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总蛋白含量在30万株·hm~(-2)时候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油菜种植密度对不同的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不同,应根据育种方向和生产需求选取合理的密度进行种植。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光效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阐明杂种小麦光合特性杂种优势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普通小麦杂交种‘陕垦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分别测定了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的光合参数,然后对各参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杂种优势在开花期最弱,灌浆中期最强。在灌浆前期,净光合速率在上午为正向杂种优势,下午为负向杂种优势。气孔导度则上午为负向杂种优势,下午为正向杂种优势;蒸腾速率的杂种优势在灌浆前期最弱,灌浆中期最强。水分利用效率的杂种优势在开花期最弱,在灌浆前期表现最强,到了灌浆后期又开始下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小麦光合杂种优势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大气CO2浓度。所以宜在灌浆中期进行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可以有效的发挥小麦的光合杂种优势,同时在不同时期合理利用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我国的渔业生产和水产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水产科技档案.这是我国渔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水产科技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深化改革和实现渔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水产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使其为渔业生产、科研、经营决策服务,促进渔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提高油菜种子(油)中亚麻酸含量对缓解目前亚麻酸资源日益紧缺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成过程、含量差异、影响因素、杂种优势、遗传方式和控制基因等方面对油菜种子中亚麻酸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剖析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的意义、可行性、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开展高亚麻酸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建高亚麻酸育种体系,建立高效保优栽培技术体系,开展油菜籽加工技术和抗氧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等5个方面促进油菜高亚麻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工作的进展,实现以“高光效 杂优利用”途径来突破油菜30多年来产量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的局面,总结了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工作进展,结合本研究团队10多年对油菜进行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研究的工作基础,以作物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影响光合效率的相关生理指标、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途径为切入点,提出了开展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应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高光效种质筛选的方法途径和高光效育种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提高产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核心举措。在剖析油菜产量水平的现状及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种质资源的筛选范围,开展高光效种质筛选,建立快速、高效的油菜高光效杂交育种方法体系,开展油菜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和实施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促使光合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等方面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7.
探究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CI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种间遗传效应的差异,为利用CIMS和CMS途径进行油菜超高产育种提供依据。以3个甘蓝型油菜CMS和同核CIMS与4个恢复系按照ACII不完全双列杂交(3×4)配制2套同核异质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将29个性状指标划分为农艺、产量、品质3类性状,利用QGA Station Microsoft分析软件中的加-显性(AD)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高21.85%,72.11%,13.48%,显性方差分别高3.58%,94.44%,56.90%,加性方差比率分别高39.29%,8.94%,-7.05%;显性方差比率分别高15.83%,4.30%,89.97%。CIMS杂种与同核CMS杂种间在F1的差异大小为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在F2为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在F1、F2,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的群体平均优势农艺性状分别低31.61%,32.74%,产量性状高72.82%,76.95%,品质性状指标则低58.81%,22.63%;在F1、F2,CMS杂种的群体超亲优势为农艺性状分别低75.35%,76.33%,产量性状低47.53%,32.90%,品质性状高14.09%,20.53%。CMS杂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则分别比CIMS杂种高47.77%,54.31%。CMS不育细胞质对油菜杂种的性状产生了影响,且不同性状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即CMS杂种的性状受亲本基因型的控制程度高于CIMS杂种;对CMS杂种的亲本应在早期世代加强选择,主要利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加性效应)进行选择,而CIMS杂种的亲本则应在高世代加强选择;亲本的性状和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显性效应)对2类杂交种的表现都有较大影响,因而亲本的选配对杂种的表现有很大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甘蓝型油菜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真实表现,为油菜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套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F1(杂油59、秦优7号、秦杂油3号、秦杂油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比较了其光合面积、主要气体交换参数、群体生长量、群体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性。【结果】①在整个生育期内,甘蓝型油菜杂种F1在光合面积、群体生长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正向杂种优势,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正向优势,叶绿素含量无明显的杂种优势,群体生长速率则在大多时期表现为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②甘蓝型油菜各个光合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表现为:光合面积(平均中亲优势(MP)57.02%,平均超亲优势(HP)39.46%)>群体生长量(MP 41.77%,HP32.39%)>主要气体交换参数(MP 2.70%,HP-3.72%)>叶绿素含量(MP 1.75%,HP-0.52%)>群体生长速率(MP-4.14%,HP-17.47%)。③不同生育时期间的杂种优势表现:光合面积为蕾臺期>角果期>花期>苗期;主要气体交换参数中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为:蕾薹期>花前-花中>苗期>角果期>花后期,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为:角果期>花后期>花前-花中>蕾臺期>苗期;群体生长量为角果期>花期>蕾臺期>苗期;群体生长速率为:花期>角果期>苗期>臺期>越冬期;叶绿素含量为:臺期>花期>苗期>角果期>终花期。④双亲尤其是母本、双亲中值和高亲的光合性状与F1的光合性状极显著相关。【结论】通过选育高光效亲本,结合杂种优势利用进行油菜的高光效育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为有效规避烤烟生产中前期低温胁迫、后期高温逼熟的不利气候条件,在大田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移栽期及抗寒剂使用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5d膜下移栽,烟株叶片数较多,叶面积适中;提前10 d膜下移栽,烟株叶片数略少,但叶面积最大;单独使用抗寒剂会出现叶片细长现象,而配合提前膜下移栽,更有利于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目前池塘精养鲤成本呈逐年攀升的态势,池塘租金、水电费稳中有升,大宗费用如饲料、苗种价格增幅显著,人工费水涨船高,渔药费用虽然倡导厂户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但因流通环节费用(如油价上升等)增加,致使渔药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些都造成了养殖成本的上升。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2011年,笔者在天津市蓟县青甸村赵某鱼池进行了乌克兰鳞鲤从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