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41篇
  33篇
综合类   402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指导甘肃花椒主产区预防盛果期花椒树低温冻害和灾后对树体进行科学管理,通过试验总结出了盛果期花椒树应对低温冻害的综合措施,包括健壮树体、树体保暖的基础措施,喷药防冻、喷水防冻、熏烟防冻的应急措施,以及及时补救、肥水控施、树体管控的灾后措施。  相似文献   
92.
不同施氮量对谷子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以赤谷9号、赤谷10号和峰谷12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施氮量(O、150、300、450、600kg/hm2)对谷子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量和肥料投资的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3个谷子品种的产量均在施氮量为450kg/hm2时达到最高,得到的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93.
赵敏  颜亨铭 《当代畜牧》2013,(30):67-68
"两点三苗同时免疫"是云南省于2013年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是动物防疫技术的重大创新。这项技术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种疫苗稀释混合后注射到猪耳后颈部一侧,而另外一侧注射猪口蹄疫疫苗,即3种国家实施强制免疫的疫苗分2个部位同时完成免疫注射。文山州率先使用该技术,获得较好的防疫效果。  相似文献   
94.
植物演替过程会影响土壤环境,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特征有所不同。无居民海岛植被和土壤受人类活动干扰少,为探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对象。本研究以浙江省无居民海岛为例,采用野外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揭示植物与土壤pH值及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为酸性土,全磷质量分数0.507~3.162 g/kg,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全氮质量分数(0.860~2.310 g/kg)、全钾质量分数(6.090~25.200 g/kg)、有机质质量分数(3.200~14.100 g/kg)。(2)研究区有木本植物54种、灌木42种、草本植物89种,植被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草丛。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大,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丛。(3)草丛、常绿阔叶林相比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质量分数较高。(4)研究区常绿阔叶林土壤pH值及养分综合评价得分远高于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95.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栽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赤峰主栽谷子品种在低氮胁迫下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低氮胁迫下根长较施氮处理显著增长;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9号耐低氮胁迫能力较强;赤谷10号氮利用率最为稳定;赤谷5号、赤谷6号耐低氮指数大.赤谷5号在农艺性状和氮累积量及耐低氮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耐低氮胁迫能力.大田栽培试验表明:赤谷6号和赤谷8号耐低氮胁迫能力较强.谷子出苗至抽穗期受低氮胁迫的影响较抽穗至成熟期更为敏感.谷子全生育期中,低氮胁迫对拔节期株高的影响较大;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对低氮胁迫影响较大.穗部相关农艺性状较其他农艺性状而言较易受到低氮胁迫影响.穗部性状中,穗长相对于其他性状对低氮胁迫影响较为迟钝,其他性状较为敏感;对低氮胁迫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谷子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综合盆栽试验与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这3个品种耐低氮能力强,适于在赤峰地区相对贫瘠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96.
进行3 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稻曲病与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7 d,667 m2施用30%肟菌·戊唑醇40 mL、5%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86.6%、84.3%、72.6%和87.2%、85.0%、63.3%;对纹枯病药后15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83.8%、86.3%。水稻破口前17 d,667 m2施用30% 肟菌·戊唑醇40 mL、5% 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74.7%、87.8%、87.8%和 72.9%、91.2%、91.2%;对纹枯病药后22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70.1%、80.1%。3种杀菌剂在破口前7 d 施用1次,对稻曲病防效以30%肟菌·戊唑醇最好,60%A井冈霉素较差;在破口前17 d施用1次,以5%已唑醇与60%A井冈霉素较好,30%肟菌·戊唑醇较差。兼治纹枯病以60%A井冈霉素与30% 肟菌·戊唑醇较好,5%已唑醇次之。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鳞柄小奥德蘑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抑制结直肠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巨噬细胞和结直肠腺癌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存活细胞数量,荧光探针法标记细胞内NO的合成,Griess法检测NO的分泌量,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分泌量。【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鳞柄小奥德蘑多糖对结直肠腺癌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共培养体系中结直肠腺癌细胞的数量(P0.05),增加巨噬细胞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合成(P0.05)、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量(P0.05)。【结论】鳞柄小奥德蘑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巨噬细胞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或分泌,从而抑制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并降低了共培养体系中结直肠腺癌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双位加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双位加热消解—ICP-MS)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测定树仔菜中7种元素含量,建立一种测定树仔菜元素的简便、高效、准确方法,为科学开发树仔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分析双位加热消解—ICP-MS和微波消解—ICP-MS的空白背景值、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消解条件(消解温度、赶酸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测定树仔菜中铜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消解条件,建立双位加热消解—ICP-MS测定树仔菜中铅、镉、铬、砷、镍、铜和锌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结果]双位加热消解—ICP-MS和微波消解—ICP-MS的空白值与检出限均较低,但双位加热消解—ICP-MS测定的元素铬、镍、铜和锌检出限均低于微波消解—ICP-MS,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微波消解—ICP-MS测定标准物质GSB-26芹菜、GSB-12豆角和GSB-13蒜粉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0%;双位加热消解—ICP-MS准确度和精密度的RSD≤2.6%,低于微波消解—ICP-MS,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测定结果更接近标准值.消解温度130℃下消解2.0 h后赶酸温度200℃为双位加热消解树仔菜的最佳消解条件,在此消解条件下ICP-MS测得树仔菜中铅、镉、铬、砷、镍、铜和锌7种元素含量分别为0.0790、0.0404、0.0350、0.00560、1.16、1.18和7.88 mg/kg.[结论]双位加热消解—ICP-MS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树仔菜中铅、镉、铬、砷、镍、铜和锌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9.
由于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并且随着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可能会出现局部采补失衡的情况,研究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十分有必要。基于姜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抽水试验所得参数,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姜堰区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并通过不断调试参数使模拟水位和实测水位拟合情况较好,证明建立模型合理有效,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可用于姜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预测。以水位为控制目标,预测未来2030年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结果表明,现状开采条件不变情况下,2030年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67.04万m~3/年;并与现状实际开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为76.41,远远大于1.2。表明现状开采条件情况下,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仍具有一定的开采空间。因此,应严格按照浅层地下水剩余资源量分区图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指导,针对有开采潜力区进行科学合理布井。  相似文献   
100.
探讨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药在各环节中影响质量的因素,确保中药的用药安全,分析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