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赵旺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杨蕊  王理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9):1700-1707
[目的]探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尖吻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4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25个(X1~X25)形态性状,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建立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结果]4月龄尖吻鲈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589),其次为全长(X4),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1)主要通过X4、体高(X5)、体宽(X6)和X12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8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8.455+0.506X4+ 1.382X5+2.268X6-0.064X1+0.342X12.将回归方程中的X4、X5、X6、X11和X12等5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分别为Y=1.18E-05X43.011、Y=0.001X52851、Y=0.033X62.501、y=0.001X112.636和Y=0.00 1X122.799.[结论]对4月龄尖吻鲈进行以体质量为主目标亲本选育时,应以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12)为主要选择性状,全长(X4)、体高(X5)、体宽(X6)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11)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42.
ITS序列在西红柿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根据番茄的45S rDNA序列设计引物,以西红柿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ITS(internal translation spacer)序列,在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对番茄属两个野生种与三个栽培种进行分子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五个供试材料ITS序列的变异小,GC含量高,为57.0%~65.4%。(2)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分析发现三个栽培种供试材料亲缘关系较近,而野生种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都处于不同的分支类群,表明其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同时发现其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品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3.
粮食烘干技术简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而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全程机械化的最后阶段,对于粮食增产增收起关键性作用。传统的粮食晾晒方式存在烘干不及时、烘干效果不佳以及受天气、地域影响较大等问题,因此应用先进的烘干技术以提升粮食烘干的机械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粮食烘干技术的发展概况、烘干机种类以及烘干机的关键技术进行概述,总结出粮食烘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促进粮食烘干技术的高效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
美济礁地貌独特、生物资源丰富, 其海域微生物与渔业资源正被开发利用。为了解夏季美济礁潟湖海水养殖区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该海区海水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 探索了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并采用 PICRUSt 对菌群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美济礁潟湖海水细菌群落组成丰富, 分属于 29 个门、57 个纲、152 个目、256 个科、439 个属, 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各个站点的 3 个水层之间的 alpha 多样性指数指数均存在差异, 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冗余分析发现, 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盐度、COD/NO3-N、活性硅酸盐、COD。通过 PICRUSt 功能预测, 微生物功能以新陈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产生与转换)、遗传信息处理(蛋白质翻译与修饰、DNA 复制重组和修复)及信息处理(信号转导机制、辅酶运输、无机离子运输)为主。该研究分析夏季美济礁潟湖养殖区海水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认识南海微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开发利用、海域渔业的开发、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5.
为探索方斑东风螺消化及免疫系统对"翻背症"的应答机制,采集了健康(对照组)和"翻背症"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方斑东风螺,采用TCBS平板计数法检测螺体内弧菌含量,试剂盒法检测螺体内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等免疫相关酶和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体内弧菌含量随病情的发展而显著增加,晚期达到最大值。发病早期,CAT、SOD、POD、ACP和胃蛋白酶等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发病中期,POD、AKP、LZM活性均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病早期;与发病早期相比,CAT、SOD、ACP、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AT、ACP活性仍显著升高,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而SOD、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发病晚期,各消化酶与免疫相关酶活性均较发病中期有所下降,但POD、ACP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AT、SOD、AKP、LZM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翻背症"方斑东风螺体内弧菌的暴发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与消化系统均参与了机体病害免疫应答反应,且可以采用CAT、POD和ACP活性作为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检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6.
为探索热带地区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群体的选择及优良品种的培育情况,对在三亚同一海区养殖的三亚、湛江两个华贵栉孔扇贝群体的成活率、壳高、壳长、壳厚和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分析了两个群体的养殖效果、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其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三亚群体的最终养殖成活率为84.75%,比湛江群体高9.42%;三亚群体壳高、壳长、壳厚和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分别为224.24、227.34、73.09μm/d和0.27 g/d,湛江群体壳高、壳长、壳厚和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分别为200.26、206.59、63.17μm/d和0.23 g/d,两个群体间差异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湛江两个群体壳厚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很小,分别为0.168和0.182,说明壳高和壳长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就三亚群体而言,壳高对其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是最大的,而湛江群体则是壳厚对体质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这说明两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两个华贵栉孔扇贝群体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_(三亚)=-78.91+0.846x_(SH)+0.693x_(SL)+0.914x_(ST),Y_(湛江)=-56.848+0.623x_(SH)+0.631经_(SL)+0.833x_(ST),回归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不同群体华贵栉孔扇贝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
为实现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陆基循环水养殖,优化养殖设施和完善养殖技术参数,开展了陆基循环水驯化养殖条件下,小头鲔口径与全长的关系、非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及非摄食期间幼鱼水层分布等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小头鲔幼鱼45°和90°口径均随着全长的增长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摄食阶段,初始发现食物时,小头鲔幼鱼做爆发性游泳运动,游泳速度与摄食游泳速度和摄食后游泳速度差异显著(P<0.05);捕食时和捕食后,小头鲔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的游泳深度会随食物的深浅变化而变化;而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的游泳深度变化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为小头鲔陆基养殖、繁育等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后续开展南海金枪鱼陆基驯化养殖及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浅埋滴灌水氮钾互作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浅埋滴灌水肥互作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以灌水量(W)、施氮量(N)、施钾量(K)为自变量,WUE为因变量,于2017—2020年开展了不同水肥用量组合对浅埋滴灌春玉米WUE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因子作用下,WUE随水肥用量的提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影响大小为W>N>K;2个因子互作时,WN、WK、NK对WUE的影响均呈1个凸面趋势变化,且存在最大值,影响大小为WN>NK>WK;W、N、K 3个因子共同作用时,WUE随W、N、K 3个因子编码水平的共同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变化,中水中肥较低水低肥和高水高肥用量组合可获得较高WUE。通过模型寻优,得出在灌溉量为43.25~58.87 mm、施氮量为229.93~382.97 kg/hm2、施钾量为104.94~148.49 kg/hm2条件下,可获得较高WUE (≥25.00 kg/(hm2·mm))。研究结果可为试验区春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优化管理、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37(±0.03)g的方斑东风螺,养殖试验期90 d,以日均增重、日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养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63.1%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日均增重0.034g、日增长率9.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0.029 g和7.96%;该处理的饲料系数为1.3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2.27;该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 168.6 g/m2,高于对照处理(2 856.8 g/m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处理的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成活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63.1%以上鸢乌贼的处理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无需清除残饵残渣,可减少养殖工作量;且可降低对杂鱼的依赖,...  相似文献   
50.
为实现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陆基循环水养殖,优化养殖设施和完善养殖技术参数,开展了陆基循环水驯化养殖条件下,小头鲔口径与全长的关系、非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及非摄食期间幼鱼水层分布等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小头鲔幼鱼45°和90°口径均随着全长的增长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摄食阶段,初始发现食物时,小头鲔幼鱼做爆发性游泳运动,游泳速度与摄食游泳速度和摄食后游泳速度差异显著(P<0.05);捕食时和捕食后,小头鲔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的游泳深度会随食物的深浅变化而变化;而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的游泳深度变化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为小头鲔陆基养殖、繁育等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后续开展南海金枪鱼陆基驯化养殖及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