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50份龙井茶叶样品中21个特征峰,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区分西湖龙井(XHLJ)与非西湖区龙井茶(NXHLJ)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1.3%,21个特征峰中EGCG和CAF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在400~1 000 nm波段范围内采集东亚飞蝗成虫、5龄、4龄和3龄的前胸背甲光谱信息;每个龄期提取15像素×15像素目标区域平均反射率信息作为样本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和主成分分析(K-PCA)相结合特征波段提取方法,对比分析K-PCA和SPA(投影连续变换)2种特征波长提取方法,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分别对K-PCA和SPA筛选的特征波长建立东亚飞蝗龄期识别判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K-PCA筛选出的特征波长数少且正确识别率为98.25%。K-PCA筛选的特征波长为468 nm、555 nm、635 nm、710 nm、729 nm、750 nm、786 nm和899 nm。本文提取的东亚飞蝗特征波长为东亚飞蝗的龄期识别奠定基础,进而对蝗灾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钙磷比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矿物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46%粗蛋白和7%粗脂肪)钙磷比分别为1.00∶2.00、1.00∶1.50、1.00∶1.00、1.00∶0.75和1.00∶0.50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12.82±0.37) g的梭子蟹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钙磷比为1.00∶1.00和1.00∶0.75的饲料,其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其他组。钙磷比为1.00∶0.50饲料组幼蟹血淋巴的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高于其他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着饲料钙磷比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幼蟹肝胰腺、肌肉和甲壳中的磷含量随着钙磷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且钙磷比1.00∶2.00组幼蟹磷含量显著高于1.00∶0.50组。钙磷比1.00∶1.50和1.00∶1.00组幼蟹肝胰腺A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幼蟹肝胰腺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随饲料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钙磷比为1时,梭子蟹肝胰腺的HK和SDH酶活性最高。此外,钙磷比1.00∶1.00组显著上调了梭子蟹肝胰腺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nd1、sdhc、cytb和coxⅡ)的表达水平,当钙磷比为1.00∶0.75时,显著上调了幼蟹肝胰腺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ase6、sirt3和nrf1)的表达量。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得到梭子蟹最适钙磷比为1.06~1.26,在此范围内能促进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维持组织的最适磷沉积以及很好地促进能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江苏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苏省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种单一,产量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模式;产业开发不完善,技术支撑弱等。据此,从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保鲜储藏和专业化加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江苏省马铃薯产业的研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从2004年开始,也改变了产量连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产量历史性的9连增,但是,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粮食生产问题依然任重道远,要加大政策资金保障,提高科技支撑,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合理运用国内外市场,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东北水稻叶片SPAD遥感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构建高精度SPAD遥感估算模型,实现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实时无损的监测,以东北地区多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叶片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不同输入量的SPAD高光谱估算模型,通过模型精度评价指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确定最优输入量和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水稻成熟时期不同导致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之间光谱反射率出现差异;2)回归模型中以DVI(D755,D930)为变量建立多项式模型估算精度最高;3)与回归模型相比,不同波长处单波段反射率作为输入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精度显著提高,R~2为0.98。BP神经网络模型在隐藏节点数为7时估算精度达到稳定,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处经过不同波段反射率作为输入量的尝试说明神经网络模型较为稳定,可以用来反演叶绿素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活性组分,在医药、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黄芩苷的提取是其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就黄芩苷的主要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苷的提取提供参考,同时为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北方春油菜多数以条播为主,但此播种方法浪费种子,不能达到油菜的播种要求。为此,以北方油菜种子杂303号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油菜种子物理特性的研究,设计了窝眼轮式排种器,并对排种器进行静态试验,研究了转速、种子盒内种子容积对排量和破损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窝眼轮转速和种子盒内种子容积对排量和破损率影响显著;窝眼轮转速为35.73r/min时,窝眼轮的排种量随种子盒内种子容积的增加而增大,种子的破损率随种子盒内种子容积的增加而增大;当种子盒内种子的容积占种子盒容积的2/3时,窝眼轮的排种量随窝眼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少,种子的破损率随窝眼轮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该排种器播种精度高,可满足春油菜的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细柄蕈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细柄蕈树实生苗嫩枝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其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细柄蕈树扦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以质量浓度300 mg/L的NAA处理插穗,能有效缩短其生根周期;扦插生根过程中,NAA处理与CK的几种内源激素(IAA、ZT和AB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呈正"V"形变化;NAA处理可调节内源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不定根形成期间,NAA处理与CK的IAA/ZT、IAA/GA3和IAA/ABA谷值的出现时间(20 d和30 d)与愈伤组织形成期重合,内源激素的这种节奏性变化反映了生根与生理之间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