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泥鳅微池生态养殖高产技术湖北省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444116)赵素芬该模式是以全息生态为理论基础,采用综合科技手段,促成养殖水体及其空间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等生态因子流始终处于高浓缩的正向缓冲循环,以满足微池高密度养殖中泥鳅所必须的生态习性的绝对...  相似文献   
12.
赵素芬  刘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97-6198
[目的]为客观评价龙井茶的劣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了几种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包装材料进行了茶叶贮藏试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主要生化成分(含水量、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抗坏血酸和咖啡碱)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抗坏血酸的氧化程度与龙井茶的感官品质劣变程度关系最为密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性(0.997,P〈0.01),并且两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即y(感官品质)=70.255+93.776x(抗坏血酸含量)。[结论]可以由抗坏血酸的含量表征龙井茶品质劣变程度,相比带有主观因素的感官评价更精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调查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微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学生对微课的认识与评价,概括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方法与应用微课的体会,为进一步开展微课在相关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奠定了基础。实践表明,较少数学生缺乏对微课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对微课持肯定态度,欢迎在教学中使用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学生比较关注微课的趣味性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应用微课教学可以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教学方式,初步实践了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调查分析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感受与接受能力,总结了当前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孙会强  赵素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89-11990
以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为例,针对课堂教学的弊端,分析了依托Blackboard平台建立与使用课程网络资源的优点与体会.实践表明,课程网络资源的推行不仅可以增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硇洲岛春季底栖海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的3—5月,对硇洲岛有代表性的大浪、谭井、存亮潮间带进行底栖海藻资源调查。分析了各地区春季不同月份藻类的种群结构和平均生物量变化,总结了各藻的生态分布区域。共得定性标本56属87种,其中蓝藻类3属4种,绿藻类14属27种,红藻类32属44种,褐藻类7属12种。其中谭井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大浪,存亮的最少。各地均以红藻为主,其次是绿藻、褐藻,蓝藻最少。种类的数量和分布具有月份上的差异。各地的平均生物量3月份以谭井的最多,4月份大浪的最多,5月份存亮的最多。潮间带海藻的生态分布区以中、低潮带为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筛选了传代细胞培养液中L-GLN和胰岛素的最佳浓度,通过贴壁差进一步纯化盲肠上皮细胞,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糖原染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传代细胞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胰酶-EDTA联合消化、15min贴壁差纯化除去成纤维细胞,72.5mg.L-1 L-GLN、0.05mg.L-1胰岛素和5%FBS的传代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经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AKP、Vimentin及PAS染色,所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在传代后24~72h盲肠上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贴壁细胞覆盖率达85%以上;细胞凋亡测定表明,细胞连传5代,活性较好,第6代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贴壁细胞覆盖率降低。本研究提示用该法传代可获得稳定、数量大、活性高、纯度高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通风量下猪粪好氧堆肥中氧气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筒堆肥系统,测量不同通风量下的堆体内的耗氧速率和氧气浓度,对堆肥过程中不同通风量下耗氧速率的差异、氧气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耗氧速率和含水率有很大的关系,含水率偏高,耗氧速率下降,本实验中耗氧速率先降后升再下降,后期下降不明显;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堆体内的氧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后期氧气浓度增加比前期明显;停止通风后5 min内氧气消耗速率最快,之后消耗速度缓慢;本系统的最佳通风量为0.35 m3/min.  相似文献   
19.
硇洲岛春季底栖海藻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5年的3—5月,对硇洲岛有代表性的大浪、谭井、存亮潮间带进行底栖海藻资源调查。分析了各地区春季不同月份藻类的种群结构和平均生物量变化,总结了各藻的生态分布区域。共得定性标本56属87种,其中蓝藻类3属4种,绿藻类14属27种,红藻类32属44种,褐藻类7属12种。其中谭井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大浪,存亮的最少。各地均以红藻为主,其次是绿藻、褐藻,蓝藻最少。种类的数量和分布具有月份上的差异。各地的平均生物量3月份以谭井的最多,4月份大浪的最多,5月份存亮的最多。潮间带海藻的生态分布区以中、低潮带为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cinereum)有性生殖特征,探讨了光照强度20、40、60、80、120、160μmol/(m2.s)对其有性生殖与幼孢子体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叶马尾藻每窝一般排卵4~6个,单核,核分裂产生2~8核卵。受精卵依次经过2次横分裂、2次纵分裂,再经多次分裂形成梨形幼孢子体。光照强度对灰叶马尾藻卵及受精卵大小、分裂速度影响不显著,80~120μmol/(m2.s)时合子分裂较快。光照强度极显著影响灰叶马尾藻幼孢子体假根数量及其长度。培养第9天幼孢子体产生分枝,叶状部生长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适宜光强范围为40~120μmol/(m2.s),早期生长以40~60μmol/(m2.s)最适,出现分枝后以80~120μmol/(m2.s)最适。本研究结果为灰叶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