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不同地方群体的遗传分化,以千岛湖大眼华鳊为材料,通过形态度量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形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的散布图显示,3个群体的标本重叠在一起,表明3个水域的大眼华鳊没有发生形态上的分化.通过对线粒体D-loop区的序列分析共发现了27个变异位点,35个单倍型.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均未显示出各群体有分化的趋势.3个群体的平均碱基组成差异很小,且A+T含量(64.82%)高于G+C含量(35.18%),各群体均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的特点,汾口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 =0.968±0.018,π=0.004 76±0.000 49),临岐次之(h =0.968±0.017,π=0.004 53±0.000 41),富文最低(h=0.937 ±0.037,π=0.003 30 ±0.000 35).各群体间均具有较强的基因流(Nm>4),其中汾口和富文之间最强(Nm=27.40).两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都呈现出不显著的轻度分化(Fst<0.05,P>0.05).主成分分析和线粒体序列分析综合表明,千岛湖各水域的大眼华鳊属于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渔业资源,建议继续保持千岛湖大眼华鳊的基因流格局,减少人为因素对该物种在库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千岛湖细鳞鲴和黄尾鲴COI种群遗传结构比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较了千岛湖水库共栖的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和黄尾鲴(X.davidi)的遗传资源状况。结果显示,在532 bp的一致序列中,黄尾鲴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27.3%、18.0%、28.7%、26.0%;细鳞鲴分别为25.2%、19.6%、29.3%、25.9%。黄尾鲴种群的变异位点为5个,细鳞鲴种群变异位点为3个。多样性分析显示,黄尾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细鳞鲴。在两个物种中各发现4个单倍型,黄尾鲴4个单倍型中,有3个是共享单倍型,而细鳞鲴中仅1个共享单倍型,黄尾鲴富文和临岐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分化(Fst=0.048 09),细鳞鲴汾口群体和富文(Fst=0.238 10)、临岐群体(Fst=0.260 72)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的NJ树将四个单倍型分为两个支,推测可能是由于二次迁入或者多样性丧失导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叶绿素a测定的分光光度法与bbe法比较:以千岛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010年6月,采用bbe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千岛湖3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进行了定量分析.全湖叶绿素a测定结果,分光光度法显著高于bbe法,二者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个别数据差异较大.相同月份叶绿素a测定结果,叶绿素a的最大值、最小值都是出现在相同的月份,偏相关分析表明,2种方法测定的叶绿素a的月份变化较为一致.相同深度叶绿素a测定结果,2种方法测出叶绿素a的浓度在各采样点的垂直变化趋势一致.分光光度法与bbe法测定得到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但后者比前者普遍偏小.分光光度法不适于河流等水体扰动较大和采样平台不稳定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刀鲚(Coilia ectenes)、湖鲚(C.ectenes taihuensis)、凤鲚(C.mystus)和七丝鲚(C.grayii)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元素含量特征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OES)测定了23种元素(Al、B、Cd、Co、Ca、Cr、Cu、Fe、K、Li、Mg、Mn、Mo、Na、Ni、P、Pb、S、Se、Sn、Sr、Ti和Zn)的含量,其中10种元素(B、Cd、Co、Cr、Li、Mo、Pb、Se、Sn和Ti)低于检出限未被检出。针对不同种类的鲚鱼全鱼所测得的元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组样品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的鲚鱼样品可较好地被区分,聚类分析映证了这一结论,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对全部30尾个体判别正确率为100%。元素含量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鲚属鱼类不同物种可以有效被区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氯化钠对鲴鱼的急性毒性,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进行了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氯化钠对黄尾鲴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8.29 mg/L、2.06 mg/L、2.09 mg/L、2 418.32 mg/L,其毒性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戊二醛甲醛氯化钠。  相似文献   
16.
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高锰酸钾、硫酸铜、二氧化氯、氧化钙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对其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对黄尾鲴幼鱼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62 mg/L、0.16 mg/L、0.93 mg/L、28.11 mg/L。说明这四种鱼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氧化钙。  相似文献   
17.
千岛湖和长江黄尾鲴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千岛湖黄尾鲴种群与长江水系相关种群的遗传变异与关系,我们对千岛湖(浙江省的汾口、富文、临岐)及其他地区(安徽泾县和江西南昌县)共5个地理种群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的线粒体COⅠ序列进行了分析。在92条黄尾鲴序列中,共检测出10个变异位点,归结为10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结构显示其分布格局与地理格局呈现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通过群体间遗传分化的分析显示,千岛湖与长江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st为0.110 55~0.453 67),同时,千岛湖的群体间无分化(Fst最大值为0.066 05)以及长江的泾县和南昌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st=0.399 93)。种群间遗传距离显示出千岛湖3个群体的关系更为密切,泾县和其他各群体分化最为明显。中性检测和核苷酸失配分析均表明,黄尾鲴南昌群体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而其他群体未呈现明显的种群扩张迹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微卫星标记并进行多态性检验。共获得7 272个微卫星位点。随机选取48个4碱基以上重复类型的SSR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和PCR验证,有47对可以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在上述47个位点中随机选择26对在洞庭湖银鲴群体中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为21对。不同多态位点得到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15,平均基因数为7.29±3.94,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香浓-威尔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532 7±0.211 4、0.613 6±0.196 4、0.564 6±0.198 0和1.302 0±0.577 9。2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6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