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为了利用PCR技术得到甘蓝型油菜A7-FT基因启动子序列,根据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启动子在线预测软件预测其功能与结构,根据其预测的顺式元件的分布,从5′端开始缺失的方式获得5个不同片段长度的启动子序列。构建含不同片段长度启动子的GUS基因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拟南芥,得到T_2幼苗,经过GUS染色与脱色,探讨A7-FT基因启动子的功能,为研究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基因DNA中获得A7-FT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PLACE和PlantCARE在线工具对该段序列进行预测,发现A7-FT基因启动子除了存在启动子核心元件CAATbox和TATAbox,还有光应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胚乳表达应答元件、抗逆性应答元件、生理控制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于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的分布情况,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不同片段长度启动子,与pCAMBIA1303载体构建5′端缺失载体,分别命名为M1、M2、M3、M4、M5。通过农杆菌介导拟南芥,GUS染色与脱色结果显示,在-1 549~-238可能存在一些负调控元件的结合位点,而-238~+1区域是该启动子的核心区段。  相似文献   
73.
藜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对10个藜麦新品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分枝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与藜麦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7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51.6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株高(X2)和茎粗(X3)可以解释48.2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340+1.040X2+3.257X3;株高和茎粗对藜麦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宜种植密度基础上,将适当提高株高和茎粗作为云南昆明及周边地区高产藜麦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74.
洪波  王淼  周轩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6):332-336
为探究张网捕捞作业对凤鲚幼鱼的损害性,根据2017年5—10月杭州湾北部张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全长分析、幼鱼密度和质量占比等方法,对张网渔获中凤鲚幼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幼鱼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10月各月份张网渔获物中均有凤鲚幼鱼出现,6月份凤鲚幼鱼的平均全长达到最大值112.8 mm,8月份最小,仅为64.7 mm;平均体质量则是10月份最大,达4.4 g,8月份最小,仅1.7 g。5月份凤鲚幼鱼质量密度最高,达到493.1 g/kg,8月份最低,仅为70.3 g/kg;凤鲚幼鱼的数量密度则是7月份最高,为225 ind/kg,6月份最低,为63 ind/kg。渔获中凤鲚幼鱼质量占比5月份最高,为49.3%,8月份最低,仅7.0%;9月份渔获中凤鲚幼鱼数量占比最高,为21.0%,6月份最低,仅为5.3%。研究结果表明,5月和7月杭州湾北部张网对凤鲚幼鱼的损害程度最高。为保护凤鲚幼鱼资源,除调整禁渔期以外,建议组织开展张网网目尺寸试验,研究不同网目尺寸对凤鲚幼鱼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获得的有关杨剑舟蛾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的大量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杨剑舟蛾各虫态及其总体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进一步研究杨剑舟蛾的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其防治等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6.
Fisher型逐步判别法在东海水团判别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波  杨红 《海洋渔业》2005,27(2):143-149
1998年2月份对东海区进行了大面水质调查。样品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7378.4-1998,所得数据应用美国StatSoft公司开发的STATISTICAS软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东海表层主要水团配置为黄东海混合水团(HE)、东海表层水团(E)、沿岸冲淡水(C)、黑潮变性水团(EK);底层主要水团配置为东海表层水团(E)、黑潮变性水团(EK)。M为水团间过渡带。应用Fisher型逐步判别法建立判别方程式时,根据计算的统计量F值对表底层的指标值进行筛选。表层水团入选的指标值有温度、盐度、溶解氧、总磷、pH值和硝酸氮六个指标;底层水团入选的指标值有温度、盐度和叶绿素α三个指标。经显著性检验,建立的判别方程式符合聚类分析的要求,选定的指标可以有效判别水样归属。判别式回代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判别式的正确率为100%。本次应用过程中没有出现空间站位划分混乱现象,说明冬季该海域水团分布均匀,没有受到上升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以金山绣线菊为研究试材,以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使用不同的生长调节剂、不同质量浓度配比对外植体腋芽萌发和增殖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金山绣线菊无菌培养系;同时,探讨了叶片作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金山绣线菊的茎段在添加2.0mg·L-16-BA、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上腋芽能迅速萌发且长势良好,萌发率为93.3%;叶片在添加2.0mg·L-12,4-D、0.4 mg·L-16-BA、0.04 mg·L-1I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20d后产生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去除2,4-D,添加0.8 mg·L-16-BA、0.04 mg·L-1NAA的MS培养基上继续培养50d后,不定芽分化率为90%,每个外植体平均再生不定芽数为3.5个;再生植株在添加0.5 mg·L-1NAA、0.1% AC(活性炭)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到100%,生根苗移植于混合基质中,成活率为86.7%.  相似文献   
78.
土壤有效硫测定方法的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25mol/L KCl、0.01mol/L CaCl2、0.008mol/L Ca(H2PO4)23种浸提剂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测定鲁东南兰山区土壤的有效硫,将3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作物吸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3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KCl-40℃、CaCl2和Ca(H2PO4)23种浸提剂提取、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硫结果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而且KCl-40℃浸提的土壤有效硫与作物吸硫量的相关性最好,且与土壤全硫相关性显著,是鲁东南兰山区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壤有效硫提取方法。油菜(小白菜)和四季萝卜施硫试验,结果为CK(对照)、NPK和NPKS的土壤有效硫都较试验前降低。  相似文献   
79.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是目前非常重要和活跃的研究领域,从中可以发现和利用重要的活性成分。在该领域中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文中对高速逆流色谱用于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荆系统选择、采用该方法分离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分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0.
转AtDREB1A基因菊花杂交后代优株水分胁迫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量表达拟南芥(A rab idopsis thaliana)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AtDREB1A)能提高菊花的干旱胁迫耐性.以具有干旱胁迫耐性的转AtDREB1A基因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株系与广泛应用的非转基因菊花品种进行常规杂交获得的后代优株A-121、A-128、A-136为实验材料,进行了RT-PCR检测、水分胁迫下的萎蔫指数和成活率统计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外源A tDREB1A基因能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遗传给后代,且在水分胁迫下能在杂交后代植株中表达;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Pro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且具有较强的水分胁迫耐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菊花所携带的A tDREB1A基因可以在常规杂交中稳定遗传并发挥功能,提高了植株对水分胁迫的耐性.本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和传统育种结合方式选育具有干旱耐性的菊花新品种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