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阶段脂肪酸的变化规律,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菊黄东方鲀的开口前仔鱼(3日龄)、后期仔鱼(10日龄)和稚鱼(21日龄)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鱼苗总脂的相对质量分数随苗种发育而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P0.05),从开口前仔鱼的26.73%急剧下降至稚鱼的11.70%。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各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C18:1n9c的相对质量分数均为最高(22.36%~32.01%),呈现中间高、前后低的趋势;C16:0的质量分数较高(13.66%~17.34%),呈现中间低、前后高的趋势;C18:0在稚鱼中的相对质量分数(13.57%)显著高于开口前仔鱼(8.59%)和后期仔鱼(7.91%);C22:6n3(DHA)的质量分数呈现直线下降趋势,从开口前仔鱼的22.21%急剧下降至稚鱼的2.61%;C20:5n3(EPA)的相对质量分数随苗种发育而显著升高,从开口前仔鱼的3.53%升高至稚鱼的7.83%。SFA的相对质量分数随苗种发育呈现中间低、前后高的趋势,而MUFA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开口前仔鱼阶段PUFA的相对质量分数(39.06%)显著高于后期仔鱼和稚鱼(分别为32.38%和34.03%)。稚鱼阶段的SFA(34.53%)、MUFA(31.43%)和PUFA(34.03%)三者之间相对趋于均衡。开口前仔鱼的∑n3PUFA/∑n6PUFA(6.38)显著高于后期仔鱼(2.54)和稚鱼(2.21)。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的各阶段实际质量分数最高均为C18:1n9c(22.36~32.01 mg/g),实际质量分数较高的有C16:0、C18:0、C16:1、C20:5n3(EPA)和C22:6n3(DHA)。除C18:3n3、C20:4n6和C20:5n3(EPA)外,其它各单个脂肪酸的实际质量分数随苗种发育均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C22:6n3(DHA)的实际质量分数呈现直线下降趋势,从开口前仔鱼的57.22 mg/g急剧下降至稚鱼的2.82 mg/g。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仔鱼开口摄食后的发育仍需要消耗大量的n3PUFA(特别是DHA),鱼体内脂肪酸组成(特别是n3PUFA的质量分数)与饵料密切相关。建议在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中后期及时增加富含n3PUFA(特别是DHA)饵料的投喂量,如海水桡足类、藻类强化过的卤虫幼体,以缓解苗种中后期培育成活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雌鱼发育后期卵巢内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卵子受精率,采用生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性腺发育期Ⅳ期和Ⅴ期的卵巢内氨基酸、脂肪酸、卵黄蛋白原(VTG)和组织蛋白酶D(CTSD)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Ⅳ期卵巢中水分含量(75.73%)显著低于Ⅴ期(90.64%)(P<0.05),而粗蛋白含量(16.07%)、粗脂肪含量(2.86%)和粗灰分含量(1.28%)均显著高于Ⅴ期 (5.83%、1.25%、0.81%)(P<0.05)。在Ⅳ、Ⅴ期卵巢内各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64%和8.13%);8种必需氨基酸中,Ⅳ期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Ⅴ期 (P<0.05),且二者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Ⅳ期氨基酸总量(T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NEAA)均显著高于Ⅴ期(P<0.05)。两期卵巢内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Ⅳ期C17:0、C20:1n9、C20:4n6和C20:5n3含量显著高于Ⅴ期(P<0.05);其中∑MUFA、∑PUFA、∑UFA、∑n3PUFA和EPA+DHA含量均大于Ⅴ期,∑UFA (70.54%)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Ⅳ期卵巢中VTG含量高于Ⅴ期,但不显著(P>0.05);而Ⅳ期卵巢中CTSD含量明显比Ⅴ期低 (P<0.05)。Ⅴ期卵巢VTG 基因表达量是Ⅳ期的13.88倍(P<0.05) ;而Ⅴ期肝脏内VTG 基因表达明显低于Ⅳ期(P<0.05),是Ⅳ期的25%。从Ⅳ期至Ⅴ期,卵巢中CTSD mRNA表达出现下调,肝脏中CTSD mRNA表达出现上调,但均不明显。因此,当前养殖条件下,美洲鲥雌鱼亲本后期发育过程中,卵巢内营养物质积累不均衡,建议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及含量较低的赖氨酸、苏氨酸比例和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C20:3n6、C20:4n6(AA)、C22:6n3(DHA)和C20:5n3(EPA)比例,降低C18:2n6c的比例,保证卵巢后期发育所需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23.
菊黄东方鲀仔稚鱼生长及其消化酶与抗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30日龄菊黄东方鲀( Taki f ugu f lavidus)鱼苗的全长与体质量、主要消化酶和2种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菊黄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特点以及消化能力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仔稚鱼全长与日龄呈线性相关,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相关;全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增长相关,且为异速生长.在菊黄东方鲀仔稚鱼中未检测到脂肪酶活性,胰蛋白酶与胃蛋白酶活性存在互补性"变化;在2~6日龄期间,胰蛋白酶活性快速降低至最低值,胃蛋白酶活性则显著升高( P<0.05)至最大值,10日龄后,胰蛋白酶活性开始增强,最大值出现在19日龄,胃蛋白酶活性保持稳定.淀粉酶活性在2和19日龄最大,至15日龄降至最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日龄最低,15日龄达到最大.2~10日龄,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 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6日龄最大;10日龄后 SOD 活性逐渐增强,CAT 活性呈波浪形"变化.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开口摄食前体内就已存在相应的消化酶和抗氧化酶,其活性与菊黄东方鲀发育阶段密切相关,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和食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溶藻弧菌对罗氏沼虾血清中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0~6 CFU/mL溶藻弧菌悬液注射健康无病罗氏沼虾,以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在注射后6、12、24、48、72、96 h时于围心腔采集血液制备血清样本,测定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发现:注射生理盐水后,NO、NOS、T-SOD活力及MDA含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恢复至注射前水平的规律。注射溶藻弧菌后,NO和NOS活力呈下降趋势,12 h后均出现上升趋势,NOS活力在24 h时达到最高值,T-SOD活力12 h内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出现上升趋势,96 h时恢复至注射前水平,而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对机体相关免疫酶的影响较大,导致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5.
采取L16(215)正交设计试验,开展5周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分析养殖水体中K+及K+、盐度、Ca2+、Mg2+四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体内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K+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体长和体重增加及体内ATP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K+浓度为150 mg/L时成活率最高,而K+浓度为50 mg/L时生长速度最快,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酶活也最高;K+、盐度、Ca2+、Mg2+四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体内ATP酶也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因素水平组合中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的最佳组合为盐度15、K+150 mg/L、Ca2+100 mg/L、Mg2+300 mg/L,生长速度的最佳组合为盐度15、K+50 mg/L、Ca2+100 mg/L、Mg2+100 mg/L,凡纳滨对虾体内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酶活的最佳组合为盐度5、K+50 mg/L、Ca2+100 mg/L、Mg2+100 mg/L。  相似文献   
26.
以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盐度对其内脏团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盐度(5、10、20、30、35)处理组,养殖70 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内脏团消化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盐度对金钱鱼消化酶(脂肪酶除外)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脂肪酶活性随盐度升高的变化不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当盐度为5和30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金钱鱼幼鱼养殖适宜的盐度范围为5~10。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8.
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美洲鲥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技术,采用推迟拉盖遮阴膜、提早拆除遮阴膜、适时搭建保温大棚等措施方法改进了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方式,并开展了相关的养殖验证试验,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养殖效果。结果显示,2017年(改进前),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20d的养殖,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2.46cm和26.53g,分别增长284.57%和3636.62%,肥满度为1.35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76cm/d和0.215g/d,养殖成活率为81.02%,饲料系数为2.04;2018年(改进后),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44d的养殖,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6.50~16.89cm和65.97~69.68g,分别增长293.70%~370.09%和6066.37%~9460.87%,肥满度为1.42~1.50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88~0.090cm/d和0.453~0.476g/d,养殖成活率为75.94%~78.96%,饲料系数为1.63~1.77。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池塘遮阴养殖模式,其养殖效果好于单纯的遮阴池塘或露天池塘,与大水面网箱和深井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相近。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养殖时,于放苗1周后拉盖遮阴膜,9月中旬移除遮阴膜,10月中旬搭建池塘保温大棚。  相似文献   
29.
池养美洲鲥亲本强化适应培育及产卵受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7年和2018年采用强化培育、水流刺激、水温调控等方法,观察和研究了池塘培育美洲鲥亲本的强化适应培育及产卵受精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池塘培育美洲鲥雌雄鱼2龄达到初次性成熟,繁殖期为5—7月份;美洲鲥亲本强化适应培育成活率为69.4%~92.9%,卵巢Ⅴ期的产前雌鱼体长(34.62±2.90)cm、体质量(844.11±134.78)g、肥满度2.07%±0.42%、卵巢质量(232.22±73.42)g、卵巢性腺指数27.59%±6.47%(17.39%~35.20%)、卵巢腔内游离卵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为(3.226±2.734)万粒和(114.83±73.42)g。2017年和2018年产卵持续时间分别为35 d(5月17日—6月21日)和89 d(5月4日—7月31日),产卵总量分别为277.96万粒和471.48万粒,日均产卵量分别为8.18万粒和5.30万粒,受精卵总量分别为18.58万粒和74.47万粒,平均受精率分别为6.68%和15.80%。美洲鲥产卵(2018年)可分为产卵稳定期(第1、3、4、5和6旬)、产卵高峰期(第2旬)和产卵停滞期(第7~9旬)3个时期,随时间(旬)的推移,日产卵量旬均值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受精率旬均值呈现显著的双峰波动趋势,而日受精卵量旬均值呈现微弱的双峰波动;总体上说,日产卵量、日受精卵量及受精率随产卵持续时间(日)均呈现有顶点、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抛物线(P0.01)。研究建议,美洲鲥促产交配适宜水温为16~20℃,促产期间投喂高营养价值的饲料,产卵持续60 d后结束促产调控。  相似文献   
30.
中国野生报春种质资源调查与引种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平平  罗乐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57-5458
对报春花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引种驯化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