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毒死蜱、甲维盐、敌敌畏、顺式氯氰菊酯等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成虫的毒力和二元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80 %敌敌畏乳油(EC)的LD50最小,为1.683 9 μg?g-1|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EC的LD50最大,为8.877 0 μg?g-1。供试杀虫剂毒性大小依次为:80 %敌敌畏EC>5 %甲维盐微乳剂(ME)>480 g?L-1毒死蜱EC>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EC。敌敌畏与甲维盐(1∶1)混配的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26。  相似文献   
42.
旱稻具有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等特点,是稻作育种中的一种特殊的遗传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旱稻种质资源指导稻作育种,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9份旱稻种质(24份海南山栏稻,4份热大系列,21份其他地区旱稻)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22条多态性较强的引物,构建了49份旱稻种质的RAPD指纹图谱,这22条引物共扩增出37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为306条,其多态性为81.60%。参试的49份旱稻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46~0.952,平均为0.828。聚类分析表明,随着相似系数品种结合线的不同,可将参试的旱稻种质中海南山栏稻与其他地区的种质、大部分旱稻与水旱杂交稻、中国旱稻种质与国外旱稻种质区分开来,第C类海南山栏稻与第D类其他地区种亲缘关系最近,而与第Ⅰ大类亲缘关系较远。多数的品种的RAPD聚类结果与系谱基本吻合。该研究可为稻作种质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海南豇豆蓟马发生为害调查及蓝板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了海南豇豆蓟马的种类和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为害海南豇豆的主要有豆大蓟马和花蓟马两种。其中,豆大蓟马可在豇豆整个生育期为害,而花蓟马仅在豇豆花期为害。豇豆开花后,两种蓟马的发生为害情况与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以及防治水平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以豆大蓟马为害为主。同时,还对蓟马在豇豆上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4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的精油,并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精油中分别鉴定出13和14种化合物,其中 9种为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香蕉花蕾鲜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24(28)-en-3-ol,4,14 -dimethyl-, acetate,(3á, 4à,5à)-(49.04%)、甲酸1-二十一酯(10.84%)、四十三烷(10.39%)、(Z)-9-十八烯酸酰胺(9.12%)、2-十八烷氧基乙醇(6.83%)。香蕉花蕾干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 -24(28) -en-3-ol,4,14-dimethyl-, acetate,(3á,4à,5à)-(34.18%)、二十七烷醇(17.89%)、甲酸1-二十一酯(17.22%)、2-十八烷氧基乙醇(10.16%)、(Z)-9-十八烯酸酰胺(5.67%)。  相似文献   
45.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46.
巴西橡胶树PR107和海垦1号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107与海垦1号是我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47.
甘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是以甘蔗的嫩叶为材料,通过对前人的CTAB提取方法进行改良,以探索更好的甘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通过改良最后得到的CTAB提取方法Ⅲ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省时等特点,并且得到的DNA经核酸蛋白质分析仪、琼脂糖凝胶电泳及RAPD检测分析表明方法Ⅲ提取得到的DNA完整性好,纯度高,可以直接用于各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8.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49.
为了寻找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无公害防治新方法,采用行为生测法测定了45种植物精油对柑桔木虱成虫行为的影响,筛选出芫荽、欧芹、柠檬马鞭草、山鸡椒、艾纳香、尤加利、柠檬桉、松、花梨木精油等9种对柑桔木虱具有显著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进行不同浓度的驱避效果比较。结果表明,除花梨木外的其他8种精油,在浓度为10、1和0.1ml/L时对柑桔木虱均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花梨木精油仅在浓度为10ml/L时对柑桔木虱具有显著驱避效果,在浓度为0.1ml/L时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不同浓度间比较,9种精油对柑桔木虱的驱避作用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芫荽精油在3个浓度下的驱避作用差异不显著。不同植物精油间比较,芫荽与欧芹精油对柑桔木虱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50.
聚合物驱产油量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年度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编制部署,因此预测模型的选择尤为重要。介绍了聚合物驱产油量预测的5种模型:广义翁氏模型、Weibull模型、瑞利模型、Logistic模型和HCZ模型。应用这5种模型分别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区三采克下组聚驱产油量进行了预测,对比分析表明Weibull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实际产油量拟合程度较其他3种模型高,预测结果误差均在10%以内;各个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在进行实际应用前应对这些模型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