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了体重(43.5±2.13)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9.99 mg/L、129.99 mg/L和20.34 mg/L。体重(20.8±1.55)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5.55 mg/L、131.35 mg/L和20.06 mg/L。锯缘青蟹耗氧率随温度的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体重为(31.6±2.23)g的青蟹,窒息点在15℃时最低为0.17 mg/L,25℃时最高为0.34 mg/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规模化人工养殖小丑鱼(Amphiprioninae),研发了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由10个玻璃钢养殖桶和1个水处理玻璃缸及管道系统组成,采用物理过滤、生化过滤、藻板过滤进行循环水处理。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每3个月可养殖产出全长约3.5 cm的商品小丑鱼5 000尾,养殖存活率达80%以上。从2014年至2015年,利用该设施养殖生产出商品小丑鱼10余万尾。和常规的食用海水鱼循环水养殖设施相比,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减少了蛋白分离器、气浮机、微滤机等设备,增加了藻板过滤设施。研究表明,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能耗低、管理维护简单、水质稳定,可基本实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适合进行小丑鱼等海水珊瑚礁观赏鱼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
[鱼免]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俗称“米鱼”,又名敏鱼、敏子鱼、命鱼等,隶属鱼纲石首鱼科,为近底层暖水性鱼类。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期以春秋两季为主。[鱼免]肉厚、脂肪多、质地嫩、味鲜美,为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鱼免]鲞。[鱼免]鳔是上等鱼肚,俗称“鳘肚”。目前[鱼免]的养殖在我国东南沿海已经开始兴起,但是国内外关于[鱼免]养殖方面的系统研究资料比较少,[鱼免]鱼苗对一些生态因子耐受的研究资料基本没有。本试验研究了[鱼免]幼鱼对不同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黄姑鱼育苗和苗种培育过程中经常感染淀粉卵涡鞭虫病。该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一般在4~7月或9~10月发生,水温22—28℃,pH7.3~8.3时容易发生,病程短、传染快,如不及时处理易并发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对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棘头梅童鱼相比,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较低,水分含量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氨基酸方面,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均检出18种氨基酸,其中养殖组的酪...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以1次/d、2次/d、3次/d、4次/d等4种投喂频率,对体质量(13.8±0.83)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了饲养试验,试验时长为42 d。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增加,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次/d组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1次/d组(P<0.05);饲料系数也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升高,3次/d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1次/d组(P<0.05),4次/d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1次/d组和2次/d组(P<0.05);肌肉品质方面,4次/d组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不同投喂频率组间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指标,绿鳍马面鲀幼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日投3次。  相似文献   
19.
在水泥池中进行香鱼海水养殖试验,试验香鱼在海水中养殖80d,香鱼的平均体重在试验开始时为7.14g,结束时平均体重35.52g,养殖成活率68.9%,饲料系数2.36。海水水温超过25℃则香鱼出现严重的病害并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20.
鮸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来源的鮸鱼亲鱼,经人工培育、促熟后直接在网箱内催产,用LHRH-A2作催产剂,体腔注射,采用轮虫-丰年虫幼体-鲜活桡足类-冰鲜桡足类饵料系列培育鱼苗,3年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鮸鱼苗70余万尾,基本上掌握了鮸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