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水温对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和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7、20、23和26 ℃组受精卵都能孵化,且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9 ℃组胚胎发育到神经胚期后停止发育。20 ℃时,各平行组间孵化率差异最小,且 20 ℃组与23 ℃组孵化历时与积温都相差不大, 表明20~23 ℃为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适温区。  相似文献   
32.
正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该鱼栖息在岩礁密布、海藻丛生的海区,一般较难捕捉。目前,条石鲷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已获成功,这为海水鱼养殖业提供了一个优质且具有国内外市场潜力的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  相似文献   
33.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34.
双棘黄姑鱼对硫酸铜、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攻毒的方法,对双棘黄姑鱼进行硫酸铜、福尔马林等两种水产养殖常用驱虫药物的毒性试验,研究其耐受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TLm12、TLm24、TLm48、TLm72、TLm96分别为12.6、5.12、4.37、3.18、2.5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96 mg/L;福尔马林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6.5、317.5、288.4、195.6、15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1.39 mg/L。表明硫酸铜、福尔马林是安全、有效的驱虫剂。  相似文献   
35.
浙南飞云江口棘头梅童鱼的资源调查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南瑞安飞云江口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繁殖习性、资源变化、生长、食性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每年5~6月,棘头梅童鱼向飞云江口海域产卵场集中进行产卵活动,未见有秋季产卵现象,产卵水温19~25℃,产卵多在大潮水的几天里,产卵一般持续3个潮水。  相似文献   
36.
本文采用在淡水和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进行鮸鱼刺激隐核虫防治的研究。结果发现,福尔马林质量浓度为221.3mg/L的海水中,鮸鱼12h内无死亡,海水福尔马林对鮸鱼12h,24h,48h,72h,96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5.6,413.8,248.1,212.7,200.7mg/L,安全浓度为56.08mtg/L;淡水浸泡鮸鱼的半致死时间为126min;淡水处理刺激隐核虫的半致死时间为26min,海水福尔马林中,处理2h和12h的半致死浓度为62.5,23.3mg/L。全池泼洒20~80mg/L福尔马林可防治刺激隐核虫,淡水浸泡30min后泼洒25mg/L福尔马林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和淡水福尔马林对刺激隐核虫的致死浓度处于鮸鱼安全范围之内,淡水浸泡30min后泼洒25mg/L福尔马林可有效防治刺激隐核虫。  相似文献   
37.
为实现斑[HT5”,7]鱼[KG-*3]祭全人工繁育,在室内水泥池采用人工养成的1龄和2龄斑[HT5”,7]鱼[KG-*3]祭进行了繁殖试验。试验中观察发现,斑[HT5”,7]鱼[KG-*3]祭亲鱼均在傍晚天色刚暗时开始自然产卵,持续约0.5 h后产卵结束;斑[HT5”,7]鱼[KG-*3]祭亲鱼有摄食鱼卵的习性,产卵后需立即进行流水集卵。2龄斑[HT5”,7]鱼[KG-*3]祭(共147尾,总体质量15.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40 d,其间仅有2 d未产卵,共产卵3 594 g,分离得到上浮卵1 372 g,上浮卵率为38.2%;产卵开始时水温14.7 ℃,结束时21.3 ℃;产卵后的亲鱼陆续批量死亡。1龄斑[HT5”,7]鱼[KG-*3]祭(共611尾,总质量22.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20 d,其间有5 d未产卵,共产卵488 g,分离得到上浮卵213 g,平均上浮卵率为43.6%,产卵后的亲鱼未发现有批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38.
<正>丝鳍海鲇(Arius arius)为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底层鱼类,隶属于鲇形目,海鲇科,海鲇属。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是我国沿海捕捞经济鱼类品种之一。丝鳍海鲇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泥质海底,每年的生殖季节,结成大群,由深水游向沿岸和河口浅水区表层,产卵繁殖[1]。在浙南温州,丝鳍海鲇俗称王鱼,王鱼烧粉干为当地有名的特色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