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钙量等5个栽培因素对春花生新品种莆花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因子对花生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种植密度﹥纯N﹥K2O﹥CaO﹥P2O5;莆花4号实现产量≥4000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种植密度26.91~27.27万株/hm2、纯N量134.04~138.51kg/hm2、P2O5量89.07~93.72kg/hm2、K2O量178.59~183.27kg/hm2和CaO量58.84~61.15kg/hm2。  相似文献   
22.
黄曲霉毒素污染对花生产业危害巨大,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花生果种皮结构以提高花生抗黄曲霉能力。根据GenBank中拟南芥AtTTG1基因的cDNA编码区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AtTTG1基因,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片段长1026bp,与基因库中数据比对相同,该片段编码34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86.96KDa,等电点为4.85。结合实验室已获得的花生果种皮特异启动子S19和MAR序列调控的植物表达载体pLMAR,构建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LMAR-S19-TTG1,并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为进一步对花生进行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高抗黄曲霉花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用超声波法提取菝葜中的绿原酸,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4个因素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菝葜中绿原酸得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 g∶30 mL,超声功率135 W,超声时间35 min,绿原酸的得率高达1.324%.  相似文献   
24.
绿茶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含有多种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研究表明,绿茶及其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等功效。最近,许多研究显示绿茶及其成分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有一定效果,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综述了绿茶及其成分预防各种癌症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5.
以莆花45为材料,研究金正大控释肥不同用量对花生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600kg·hm~(-2)花生处理的出仁率、双仁果率、单株果数及单株果重等产量因子提高,花生荚果及籽仁产量最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的增加10.46%、12.82%,较复合肥处理的增加2.13%、2.23%。  相似文献   
26.
以2006~2007年度福建省春花生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花生品种莆花1号和泉花1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花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27.
优质花生新品种莆花3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花3号系以粤油5号为母本、金花¨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叶斑病、锈病,抗旱性较强,抗倒性中上,耐涝性中上。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全国南方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南方区花生新品种区试的13个花生品种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泉花551和参考品种间的关联度最大(r1=0.7838),其次是航花2号(r2=0.7098),汕油250第三(r4=0.6934),闽花9号第四(r3=0.6933),莆花23第五(r6=0.6...  相似文献   
29.
团头鲂与三角鲂或长春鳊杂交后代的生长及形态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1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 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TT(P0.05)。在实验组2中,A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分别是PP(0.14 g/d)、AP(0.17 g/d)和PA(0.15 g/d)的1.7倍、1.4倍和1.6倍。结果表明,团头鲂(AA)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三角鲂(TT)和长春鳊(PP)自交群体(P0.05),AT、TA、AP和PA这些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基本介于双亲之间,即低于团头鲂而高于三角鲂或长春鳊。对9项可量性状和20项框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主要形态特征较为接近母本,即TA与TT的亲缘关系较近,AT和AP与AA的亲缘关系较近,PA与PP关系较近。对7个群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其综合判别率为86.30%。主成分分析获得了表示形态差异的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5.81%,主成分1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各性状大多集中在鱼体的纵轴,即背腹轴方向,而主成分2性状大多集中在尾部,反映了尾部的体型特征。本研究为鳊鲂鱼类的杂交育种以及种质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0.
为了构建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实验从鄱阳湖引进和挑选野生优良亲本为奠基群体F0,2009年–2011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1,2011年再通过群体选育实现了F1到F2的传代。2012年,以鄱阳湖选育F2亲本和团头鲂"浦江1号"F9亲本为基础,经夏、秋季2次低氧胁迫,筛选出536尾耐低氧能力强的F2亲本,构成团头鲂耐低氧F2。2013年,挑选个体大、体形好的F2亲本(雌鱼50尾、雄鱼48尾)建立了24个F3家系群体(2♀×2♂群体22个、3♀×2♂群体2个),共100个F3家系。对上述F3家系群体进行1龄阶段的低氧胁迫养殖,通过测定相应生长指标和耐低氧性状,共筛选出5个快速生长家系群体(A2、A3、A18、A19和A20)和6个生长较快的家系群体(A4、A6、A17、A25、A27、A28),微卫星分析其分别归属于20个和28个家系。结果显示,团头鲂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耐低氧性状呈正相关。在1龄阶段长时间低氧胁迫养殖条件下,团头鲂耐低氧F3中耐低氧能力强的家系的体质量显著大于耐低氧能力弱的家系,选育出的团头鲂耐低氧F3家系在2龄阶段同样保持了快速生长特征。本研究旨在建立团头鲂耐低氧F3新品系,以供后续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