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21.
为使卷曲形茶做形提毫工艺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采用卷曲形茶的揉捻机慢速做形及烘干机提毫固形进行了机械做形提毫试验.结果表明:双锅曲毫机辅助做形有利于成形,加压慢速揉捻有利于茶条的圆、细度,试验样品具备了卷曲形茶基本特征,卷曲度及显毫度略低于手工做形提毫.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卷曲形茶的做形、提毫工序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相似文献   
122.
贵州小叶苦丁茶不同加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加工技术,目前已基本定型的只有绿茶型一种,其它5种茶类目前尚未有任何报导,为了探索贵州小叶苦丁茶在这5种茶类的适制性,故我们对其进行了6大茶类工艺对比试验,为今后贵州小叶苦丁茶品质挖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3.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4.
近年来,苦丁茶发展迅猛,有绿色黄金之誉。贵州小叶苦丁属木樨科女贞属植物,由于品质独特,口感适应性强,饮用人群迅速增加,其产品已成为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苦丁茶。苦丁茶经济效益明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省许多县市均已把贵州小叶苦丁茶列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续经济支柱建设的重点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5.
机采与手采的有机结合是茶叶采摘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茶树采摘普遍缺乏劳动力,茶青下树难的现象,从手工与机械采摘的优越性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手工与机械采摘相结合的采摘方式是茶叶采摘技术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机采技术和贵州茶叶实情,提出了发展贵州茶叶采摘技术相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6.
为了实现多指标筛选绿茶中抑菌成分,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个贵州特色茶树品种(黔茶1号、黔湄419、黔湄601)夏季的一芽三叶为原料,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分别加工成绿茶,采用双层平板法比较抑菌活性,并测定各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以相关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绿茶甲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共8个样品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黔茶1号绿茶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抑菌作用呈相关关系的成分有总酚、总黄酮、儿茶素类、EGCG、ECG和EC。以上述6种成分为指标,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2 min,浸提温度70℃,料液质量体积比1∶25,甲醇体积分数75%。3次平行验证RSD值均在5%以内。综上所述,本研究优选出的甲醇提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简单可行,可为黔茶1号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抑菌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明黔茶1号制成红茶、绿茶和黄茶的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及香气成分,为黔茶1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茶样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进行判别。【结果】感官品质得分依次为绿茶(93.18分)>红茶(92.57分)>黄茶(92.29分);水浸出物含量依次为黄茶(46.60%)>绿茶(45.40%)>红茶(40.00%),氨基酸含量依次为红茶(3.81%)>黄茶(3.53%)>绿茶(3.36%),茶多酚含量依次为绿茶(17.85%)>黄茶(17.77%)>红茶(12.37%);绿茶和黄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是红茶的21.47倍和21.00倍,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是红茶的4.68倍和4.64倍。鉴定出香气成分50种,其中,红茶45种、绿茶28种和黄茶30种,共有香气成分23种,包括6-甲基-5-庚烯-2-酮、2-甲基丙醛、3-甲基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