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提高扁形茶做形功效,探究面条机在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将面条机做形原理应用于扁形茶做形过程中,通过对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压条次数、时间、振幅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对扁形茶外形和总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正交试验设计范围内,面条机最佳做形工艺参数为:压条1次,理条时间9 min,振幅240 r/min。[结论]该研究可为扁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探索适宜的摊凉时间和提香温度,为茶叶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采用理化成分测定法、感官审评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了不同提香处理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珠形茶茶样含水量、茶多酚含量、香气和滋味呈显著差异,个别处理茶样的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摊凉8h提香,茶样(P2)的香气和滋味得分最高,分别为93分和91.5分;分离鉴定出6种醛类、13种酮类、11种烷烃类、13种烯烃类、15种酯类、4种酸类、12种醇类、2种酚类、5种奈类、2种苯类和10种杂环类及其他,共计93种化合物。摊凉8h再提香,温度控制在110~120℃,有利于形成贵州珠形茶滋味醇正、栗香较显和香气持久的独特品质风味。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索茶叶加工过程中现代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为贵州扁形茶加工提供参考,促进贵州茶产业的优质化发展,设计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3种杀青方式,以杀青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样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为判断依据,对比3种杀青方式对贵州扁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微波杀青效果较好,茶样感官品质优于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处理,微波杀青的样品在外形形状上明显优于滚筒杀青和滚筒+微波杀青处理。  相似文献   
94.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相似文献   
95.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放,摊青厚度10~15cm,辅助鼓风机通风,摊青时间10—14h,摊青叶含水率73%-74%左右为“绿宝石”摊青技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96.
贵州茶产业市场开发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贵州茶园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开发的问题越显突出。本文在分析贵州茶叶发展优势与市场潜力、市场开发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现有市场,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的多种类茶产品生产,加快新市场开拓;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加快贵州名优绿茶的规模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贵州茶园基地的规模化效应;以打造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目的,充分挖掘贵州茶叶的生态优势、品质优势和茶文化优势的市场发展思路。同时明确了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发展重点,认为持续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稳步现有市场开发,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建设,整合资源,促进贵州茶叶龙头企业的尽快形成,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完成贵州茶文化的特色内涵研究,实施贵州茶叶出口战略,开拓新产品新市场,筹建贵州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当前推进茶叶市场开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7.
<正>一、条形苦丁茶(一)杀青1.人工杀青。主要是漂杀。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用漏瓢盛适量的苦丁茶鲜叶过水,要求快捷,时间1分钟。沸水要将全部苦丁茶鲜叶浸没,并要将鲜叶快速捞起、捞尽。最好准备大小两个漏瓢。  相似文献   
98.
鱼类的葡萄糖感知与糖代谢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加深对鱼类糖的感知与代谢调控的认识,本文综述了鱼类的葡萄糖感知与摄食调控、糖代谢调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鱼类的下丘脑不仅是中枢葡萄糖感受器所处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食欲调节中枢。leptin、ghrelin、CCK、NPY等内分泌因子均能调控鱼类对糖的感知与摄食。另一方面,鱼类糖代谢受到胰岛素、GLP-1、ghrelin、CCK、NPY、SS等内分泌因子和糖、脂、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双重调节。尽管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于陆生动物,但鱼体内亦存在较完善的糖的感知、摄食与代谢调节机制。因此,将来的重点工作应在于研究鱼类中枢神经系统整合营养和内分泌等信号的机制,研究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在糖耐受力及糖异生调控机制上与肉食性鱼类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囊括了茶叶的全部,但从狭义方面来说,其主要是指茶文学、茶人茶亭、茶艺茶道、茶风俗、茶传说及茶艺表演等方面。其中茶艺是茶文化最重要也是最丰富的部份,目前,其基本精神有多种提法,中国茶礼的检、清、和、静;中华茶艺的情、敬、怕、真;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新加坡茶艺的和、爱、臼、静;台湾茶艺的和、敬、抬、真;简单地说,茶尚俭是节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洁,茶导和就是和睦处世,条致苗就是恬谈致静。但是以上这些均没有一种勇于竞争、敢于超越别人的精神倡导。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已是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福鼎大白茶’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制成绿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对比评价‘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结果】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花青素、总叶绿素、EGCG、GCG、ECG、CG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相较于鲜叶降幅分别为10.89%、4.88%、4.55%、28.25%、8.07%、10.58%、22.35%、6.49%、10.49%和6.77%,水浸出物、氨基酸、EGC、C和EC含量相较于鲜叶增幅分别为5.76%、6.57%、4.81%、18.03%和5.01%。‘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相较于对照香气明显较优,且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简单儿茶素、总氨基酸组分和呈鲜爽味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31.62%、5.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