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水产渔业   2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苏氏圆腹mang鲇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于鲢科.Pangasiidae,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是泰国池塘、湖泊及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978年6月,我们从泰国引进的鱼苗213尾,平均体长为2.12厘米,平均体重为0.89克,  相似文献   
12.
1986年2月自泰国引进新淡水养殖鱼类——银鲃.简要介绍银鲃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北江南方白甲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炯华  郑文彪 《水产学报》1986,10(4):419-431
南方白甲鱼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中,作者对其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食性、分布和渔业等问题作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郑文彪 《淡水渔业》1981,(4):M004-M004
(mang)鲇(Pangasius sutchi)原产东南亚一带.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1978年6月.华南师院从泰国引进(mang)鲇苗一批.规格为:体长2.12厘米.体重0.89克。至1979年底.平均体长增至38.5厘米,平均体重1,500克.最大个体体重达2,100克。  相似文献   
15.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进行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 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 ,地坑式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 5 8 4 %、出菇产量 14 6kg/m2 、净收入 2 2 8元/m2 、投入产出比 1∶4 4 ,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高出 12 2 %和 2 6 1% ,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提高了 33 3%和 12 3 5 %  相似文献   
16.
<正> 苏氏(鱼芒)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又称暹罗河鲶,“Pla swai”,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sifuriformes),(鱼芒)鲶科(Pangasiidae)。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现已被亚洲地区许多国家引进养殖。(鱼芒)鲶是一种具有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养殖产量高和适合多种养殖方式等优良经济性状的淡水鲶类之一。在泰国,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2公斤,较大个体达2~3公斤,是目前东南亚国家池塘、湖泊、山塘水库、江河及网箱养殖的重要鱼类,在泰国养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据泰国渔业部统计,  相似文献   
17.
蟾胡子鲶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称二栖胡鲇,是1978年从泰国引进的食用淡水鱼。它与我国南方所产的胡子鲶(Clariasfuscus)在分类上同属于鲤形目、胡子鲶科(Clariidae),它们的形态、习性很相似。蟾胡子鲶的体形比较大,肉质好,能生活于低溶氧的环境,适宜于小水体密养,并具有生长快、繁殖周期短、繁殖季节长等特点。泰国每年可饲养两批,平均折合亩产27,867市斤。根据我们初步饲养,体长4厘米以上鱼苗,饲养一周年成活率可达100%,最大个体重一市斤左右。所以,蟾胡子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苏氏(鱼芒)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又称暹罗河鲶,分类学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芒)科(Pangasiidae),原产地在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内陆江河湖泊(Sminh,1945),是东南亚著名的淡水养殖高产鱼类之一。1978年,我国从泰国引入,并在广州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其后成为广东一个新的名优养殖鱼种(郑文  相似文献   
19.
胡子鲇形态、生殖力和成熟系数的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潘炯华  郑文彪 《水产学报》1983,7(4):353-363
本文根据我们1978-1982年所进行的试验,对广泛分布和养殖于我国南方各地及东南亚各国的淡水鲇类——胡子鲇的形态、生殖力和成熟系数的年周期变化作了分析研究,为进行胡子鲇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香榧-大豆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2015年在浙江省松阳县开展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试验(以不套种大豆为对照),探讨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对林地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连续3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种3 a后土壤pH值提高1.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9.4%,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27.2%、12.2%、5.5%。说明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能改善林地土壤的酸碱度,并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