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465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269篇
  286篇
综合类   1711篇
农作物   248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030篇
园艺   381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试验利用禽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替代法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在产蛋期蛋鸡饲粮中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选用34周龄产蛋期海兰褐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试验选用1种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5种待测饲粮。待测饲粮由5种待测玉米(3种2018年10月收获的正常玉米和2种2016年收获储存3年的陈化玉米),分别以5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构成。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9 d(适应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总量,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5种玉米待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3种正常玉米待测饲粮的净能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和2种陈化玉米待测饲粮(P<0.05);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显著低于3种正常玉米(P<0.05)。本试验中,3种正常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6.19、15.85、16.17 MJ/kg,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5.12和15.06 MJ/kg;3种正常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2.39、12.57、12.25 MJ/kg,2种陈化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1.29和12.05 MJ/kg。  相似文献   
83.
利用鹿流行性出血病(EHD)病毒核酸的保守靶序列(VP7),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EHDV荧光定量RT-PCR技术,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有效检出EHD-1、EHD-2、EHD-4、EHD-7型病毒,与蓝舌病病毒(BTV)等病毒无交叉反应;对阳性模板(重组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个copies;重复检测CV〈5%。因此,所建立的EHDV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为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病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后旱作燕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不施用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CK)、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A)、单施微生物菌肥(B)和单施保水剂(C)4个处理,分析燕麦全生育期内0—10,1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时空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孕穗期和灌浆期;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苗期含量最高;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过氧化氢酶、土壤蔗糖酶峰值在孕穗期,土壤脲酶则在抽穗期。(2)除CK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其中配施(A)对0—10,10—20 cm影响均显著(p0.05),单施(B、C)仅对10—20 cm土层影响显著(p0.05)。(3)10—20 cm土层,配施(A)与其他3个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0.05),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4.82%~40.28%、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8.44%~68.66%、过氧化氢酶活性13.32%~60.16%、蔗糖酶活性10.45%~39.14%、脲酶活性12.40%~55.62%。(4)配施(A)能同时显著(p0.05)提高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40%~20.12%和10.80%~25.09%。因此,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在黄土高原旱作区具有较好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效果,提高旱作燕麦产量。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水稻配方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种配方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配方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90.
为保持树势,增加桑树产叶量,同时为减少采叶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春蚕期重剪梢,夏蚕期截条收获,中秋蚕改春出扦为秋出扦,实行全年条桑收获法。试验结果表明,晋南蚕区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19.2%~21.1%,晋东南蚕区增产14.4%~15.4%,采叶功效提高了4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