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绒山羊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绒山羊优秀种公羊价值升高,尿结石病例也随之增多,严重地危害了绒山羊事业的发展,因此该病必须要引起饲养者们高度重视。尿道结石公羊多发,母羊少见。这与公羊的尿道解剖构造有密切关系:公羊的尿道位于阴茎中间,很细,很长,而且有"S"状弯曲和尿道突,结石很容易停留在这细长的尿道管中,尤其是更容易被阻挡在"S"状弯曲部或尿道突内。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选女贞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浸泡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多糖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二项式拟合,描绘三维效应面,从效应面上优选较佳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2为0.775,女贞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90 min,提取110 min.该工艺为提高女贞子多糖的提取率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6号以S98514-1-2为母本、贵35选19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连续9 a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5 — 2017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628.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20 cm,平均穗长7.90 cm,千粒重44.55 g,容重811.00 g/L,粗蛋白(干基)132.6 g/kg,降落数值233 s,湿面筋286.0 g/kg(以14%水分计),粉质质量指数101 mm,评价值57,硬度69.80,小麦粉灰分4.7 g/kg 。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条中34号表现中抗,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中4-1、 G22-14、G22其他和混合菌表现免疫。转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主要适宜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单独或联合添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黄羽肉鸡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血根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5 mg/kg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牛膝多糖,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5 mg/kg血根碱和400 mg/kg牛膝多糖,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杆菌肽锌。试验期56 d,分为2个阶段(1~28日龄、29~56日龄)进行。结果表明:1)试验处理对黄羽肉鸡的1~28日龄、29~56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1~28日龄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29~56日龄阶段,血根碱组、牛膝多糖组和血根碱+牛膝多糖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1~28日龄、29~56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 28日龄时,血根碱组、牛膝多糖组和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 56日龄时,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最高,与牛膝多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根碱组和抗生素组(P0.05)。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28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 28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血根碱和/或牛膝多糖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羽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P0.05),但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得出,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黄羽肉鸡有促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两者对生长性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来,辽宁省东部地区应用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的细管冷冻精夜开展了辽东山区中低产绒山羊的改良工作.目前,辽东山区改良羊已占绒山羊总数的20%以上,非常有必要通过后裔外貌鉴定和产绒量、体重等生产性能测定对育种中心种公羊的种用价值进行评定,并根据BLUP法估测的育种值进行改良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用量对莴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显著差异,增施氮肥提高莴笋产量56.2%~161.0%,以N3处理增产幅度最大(161.0%).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含量和叶绿素a/b达154.2%~420.3%、72.1%~287.9%、25.0%~372.8%和34.1%~47.2%.与对照相比,不同氮肥用量提高莴笋的维生素C含量61.6%~161.6%;莴笋硝酸盐含量N2处理降低16.4%,而N1和N3处理下则分别提高60.0%和44.2%;莴笋的可溶性糖含量N1处理时提高24.7%,N3处理下则降低9%,N2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N1、N3处理下莴笋氨基酸含量增加了14.6%和34.9%.综合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N3处理为莴笋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五个采收期的岳帅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在0℃条件下贮藏98 d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淀粉逐渐水解为糖,果实硬度、总酸与VC含量逐渐下降。采收期V(盛花期后159 d)的果实在采收时即接近完熟,品质下降较快,应在采后尽快上市销售;采收期Ⅲ、Ⅳ(盛花期后153~156 d)的果实贮藏后的品质优于其他采收期,适合较长期的贮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干旱地区冬油菜茬复种的理想谷子品种,增加当地农业生产效益,在白菜型冬油菜作收获后,以13个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谷子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天水干旱区复种谷子,测定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陇谷12号生育期适中,主要性状良好,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最高,为4 257.5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8号增产560.61 kg/hm2,增产率15.16%。同谷30号生育期适中,籽粒为红色,折合产量居第2位,为4 239.9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42.93 kg/hm2,增产率14.69%。赤谷17折合产量居第3位,为4 202.02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05.05 kg/hm2,增产率13.66%。综合比较,陇谷12号、赤谷17适合在天水地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2019 — 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 — 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4 cm,穗长8.0 cm,每穗粒数40.96 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6.31 g,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双环氧丁烷 (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 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 ?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