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Hg2 对条斑紫菜光合作用强度、SOD、CAT、总抗氧化能力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胆蛋白对Hg2 的作用较为敏感,首先被破坏;叶绿素a的含量、光合作用强度、SOD、总抗氧化能力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Hg2 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CAT活性则表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笔者从1995年到2001年对江苏和安徽两省数十家生产单位出现的幼蟹异常上岸的流行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另外,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大眼幼体培育到V期幼蟹这一阶段。一、幼蟹异常上岸的具体表现大眼幼体放养到幼蟹培育池初期其游动、摄食、蜕皮等一切表现正常,当变态为幼蟹后,开始出现幼蟹摄食下降且往岸边、水草和一切可以攀附的竿、桩、网等物体上爬,反应迟钝,怕水不怕人,人为将其赶入水中,重又复出,最终因其丧失水分导致风干而死,上岸的幼蟹死亡率高达95%以上。对上岸的幼蟹进行显微检查,由…  相似文献   
103.
微藻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已得到长足发展 ,但在生产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产量很低 ,或是生产时滥用药物 ,生产出的大眼幼体在幼蟹培育阶段的死亡率很高。近年的实践表明 ,大量的合理地使用微藻 ,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蟹苗。微藻在育苗水体生态系中 ,不仅可作为适口的优质饵料 ,而且对水质改良、抑制菌群、减少病害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饵料意义微藻是指一些单细胞藻类 ,其大小从数微米到数十微米不等 ,极易被蚤状幼体滤食。微藻的营养较丰富。某些微藻是Z1—Z2 (蚤状幼体 )的最佳饵料。作为饵料 ,其质量高低 ,不仅考虑其蛋白质、脂肪含量 ,…  相似文献   
104.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 de Haan)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俗称中虾、基围虾、沙虾等,是新对虾属中个体较大的种类,体长7.5~16.4 cm,体重可达50g。该虾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离水存活时间长、肉质鲜美等优点,养殖100~120天,体长可达8~10cm。本文  相似文献   
105.
盐度和中草药制剂对中国明对虾幼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中国明对虾大规模养殖和中草药制剂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了盐度(12、20和28)和中草药制剂(0%、1%、2%和4%)对中国明对虾(平均初湿重0.027±0.005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5周,结果表明:在三个盐度水平,随饲料中中草药制剂添加量的升高,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当到达临界值后,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升高而下降;而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到达临界值后,然后上升。在四个中草药制剂添加水平,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处理组较高,而饲料系数以20盐度处理组较低。[结论]盐度和中草药制剂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均影响显著,因此在养殖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6.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徽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徽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 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分别在酶浓度为0.96、0.29、0.25、14.9 mg/mL酶促反应速度达最高;三角褐指藻、塔胞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最适pH值为3,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4;37℃下各藻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塔胞藻<三角褐指藻<海链藻.试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磷源限制条件下,较其他3种海洋徽藻更易于利用有机溶解磷;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酸性磷酸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脊尾白虾精子内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与顶体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脊尾白虾精子超低温冷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对照组(未添加抗冻剂)、3个实验组[分别添加DMSO (V/V) 10.0%、12.5%、15.0%],于冷冻0、1、3、5、7、15d取样测定各酶活性.结果表明,经冷冻后,除GR外,其他所测酶活性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以对照组酶活性下降幅度最大.GR活性在冷冻7d内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在冷冻15d时又出现下降.添加15.0% DMSO组所测酶活性均高于同期其它各组,表明15.0% DMSO对精子内酶的保护作用较好.冷冻15 d后15.0% DMSO组的SDH、LDH和Na+/K+-ATP酶活性由(28.500±1.453) U/mL、(1290.836±27.603) U/L和(2.605-0.232) μmol/(mg·h)分别降至(15.300±0.950) U/mL、(363.713-13.943) U/L和(0.542-0.186) μmol/(mg.h);SOD和CAT活性由(106.497±7.217) U/mL、(383.632±4.731)U/g分别降至(17.036 ±0.321)U/mL、(166.940±1.910) U/g;顶体酶活性从(3.521±0.010)μIU/106降至(1.212±0.043)μIU/106;而GR活性由(217.042±6.962) U/L上升至(302.787±24.558)U/L.从冷冻后各酶下降幅度来看,超低温冷冻对SOD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a+/K+-ATP酶.  相似文献   
108.
正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人工繁育、育种及资源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低温保存技术是保存种质资源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医学、农业及畜牧业。在水产领域,已有多种经济鱼类、贝类的精子低温保存技术获得成功,并已实际应用[1-2]。在贝类胚胎、幼虫的保存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9.
2009年10月江苏赣榆地区某养殖场养殖的三疣梭子蟹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行动缓慢、不摄食,蟹体消瘦,打开头胸甲可见肝胰腺、鳃、肌肉等内脏组织水肿,部分肝胰腺和肌肉组织呈腐烂状。从患病梭子蟹肌肉、肝胰脏、体内积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JG091120-1)对健康三疣梭子蟹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常规表型生物学检验,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其中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1 bp(登录号HQ170626),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 186 bp(登录号HQ170627),分析了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判定该菌为肠杆菌科枸橼酸属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fa是肠杆菌科产肠毒素细菌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cfa基因的PCR扩增,分离菌可以扩增出大小在100 bp的基因片段,表明本次分离的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fa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10.
利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液体发酵制备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提取并制得γ-PGA溶液;以0.5 g/L的γ-PGA溶液与明胶交联制成明胶膜,未交联γ-PGA的明胶膜作空白对照,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金属离子消耗,研究γ-PGA明胶膜对Cu2+、Co2+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u2+在pH为8、24℃、5 h时有最佳吸附量,饱和吸附量为12.34μg/mL;Co2+在pH 7、21℃、5 h时有最佳吸附量,饱和吸附量为19.50μg/mL;证实了γ-PGA与明胶交联制成的明胶膜具有吸附重金属(Cu2+、Co2+)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