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病原轮虫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离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尾部溃烂症病原并对其理化、胞外酶和药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于患病海马肝脏的优势菌株HM-10为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病原菌,其对海马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51×10~6 CFU/g体重。API 20E理化分析显示,该菌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阳性,L-阿拉伯糖、杏仁苷产酸。基于形态观察、理化指标对比,以及16S rRNA和看家基因(gyrB、rpoD、rec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HM-10为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法制备该菌胞外产物(ECP),溶血及胞外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M-10的ECP对绵羊血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同时具有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脲酶活性,但不具有脂肪酶和卵磷脂酶活性。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M-10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类、酰胺醇类及多肽类等17种药物敏感。本研究确定了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的病原菌为轮虫弧菌,结果对海马养殖中弧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2.
动物体内类鼻疽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杆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地处热带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家畜中羊、猪和马都有爆发流行报告,人的临床病例报道也日见  相似文献   
23.
本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移福建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前肠(1 C_1)、中肠(1 C_2)和后肠(1C_3)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24、444和414;三组样品的菌群物种丰度没有较大差别,但优势菌种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群方面,后肠的优势菌群为Haliea属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分别占后肠总菌数的11.97%和10.37%),而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群均是乳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两者在前肠菌落中的占比分别为27.91%和6.08%,在中肠中的占比分别为33.24%和6.97%。在重复性方面,三组样品的菌落组成都有重叠,重叠率为74.35%,其中前肠与中肠相似度较高,菌株种类有90%以上重叠。本文研究为仿刺参肠道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4.
人兽共患病是指由共同病原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人类和脊椎动物的疾病.目前已知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这些疫病种类繁多,表现多样,危害深广.如狂犬病,全世界每年有2万多人死于该病,有近百万人接受狂犬咬伤治疗.  相似文献   
25.
海带孢子体、配子体时期附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生活史孢子体、配子体不同阶段的附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析了种海带(S1)、配子体(S2)、幼孢子体(S3)和大孢子体(S4)这4个不同阶段的藻体上附生菌16S rRNA序列,研究其附生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4个阶段共识别出23门156属共24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从门分类上来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海带各阶段中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在S1、S2、S3和S4藻体样本中相对丰度分别达53.0%、94.3%、77.2%和36.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只在S4藻体样本中表现出较高的丰度,为43.8%;从属分类上来说,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各样本间差异较大,S2、S3和S4样本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5.00%、44.88%和25.57%,但在S1样本中仅为0.18%。各样品间附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S1与S4样本相邻聚为一支,S2与S3样本为另一支。S2样本的菌群种类单一且分布不均匀,S1、S3与S4样本细菌种类丰富,但S4样本中菌群间的丰度差异较大。海带的苗种繁育阶段(S2和S3)存在褐藻酸降解菌丰度增加的趋势,孢子体阶段(S4)则具有高丰度的共生型蓝细菌。  相似文献   
26.
为探明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对海区甲壳类生物的急性致死效应,笔者通过室内模拟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设计3×12的正交试验,研究温度和游离余氯耦合、温度和化合余氯耦合下对拟穴青蟹幼蟹死亡率的影响。试验水温为25、30、35℃,初始游离余氯质量浓度为5.0、6.0、7.0、8.0、9.0 mg/L,以砂滤海水为对照组;化合余氯质量浓度为30.0、36.0、42.0、48.0、54.0 mg/L,以1.575×10-3 mg/L NH4OH为加氨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单一温度胁迫对拟穴青蟹幼蟹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耦合下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对拟穴青蟹幼蟹的致死率进一步提高。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均在35℃时达到最低,35℃时其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55 mg/L和27.290 mg/L,每1℃温升和1 mg/L余氯增加导致死亡率分别提高了0.316%和0.027%。同时,确定了25~35℃游离余氯安全质量浓度为0.446~0.544 mg/L,化合余氯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