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进行了温度(10、14、18、22、26、30、3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obseura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水温的升高呈直线上升,且都具有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72和0.971);18 ~22℃时河川沙塘鳢的氧氮比(0:N)明显高于26~34℃时的比值(P<0.05);10~ 34℃时的热能效系数(Q10)值为1.734,最低Q10值(1.069~1.161)出现在22 ~30℃时.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可耐受温度为10 ~34℃,适宜生长温度为22 ~30℃.  相似文献   
12.
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 立体种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比较了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1)、暗纹东方鲀单养(模式2)、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3) 3种养殖模式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和综合养殖效果。养殖试验结果:模式1~3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58、310、338 kg/亩(15亩=1 hm~2,下同),产值分别为19 591、18 308、14 828元/亩,利润分别为8 807、6 722、8 337元/亩;模式1、模式2中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为93.3%、94.3%,饲料系数分别为2.74、2.59;模式1、模式3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1.6%、70.9%,饲料系数分别为0.95、1.55。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既能提高池塘利用率,获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改善了池塘水质,是1种值得推广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金钱鱼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人工繁殖技术,采用人工养殖的金钱鱼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对胚胎及初孵仔鱼发育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4±0.2)℃,盐度28条件下,金钱鱼正常发育特征为受精卵经28.5 h孵化出膜。受精卵呈规则圆形、具光泽、卵膜薄且无色透明,直径(681.5±11.2)μm;受精后4 h进入囊胚期;6.5 h进入原肠期;12.5 h进入胚体形成期;13.5 h进入器官形成期,器官形成依次为视囊期、尾泡出现期、肌节期、脑泡期、耳囊期、尾芽期、晶体期、尾鳍期和肌肉效应期;28.5 h开始出膜;31.5h达出膜高峰。初孵仔鱼头朝下侧卧,运动不活跃,全长1615.46~1650.35μm,初孵仔鱼6.5 h直肠出现,肛门未通;32 h肛门通,51 h开口。金钱鱼早期发育研究为金钱鱼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管理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养殖密度对二龄刀鲚(Coilia nasus)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消化酶在各组织的分布特点,选出初始体长与体质量分别为12.63 cm和4.439的二龄刀鲚,分别按500尾·亩-1(A组)、1000尾·亩-1(B组)和1500尾·亩-1(C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养殖,每个组设置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189 d.结果 显示,A组末体质量(30.74 g)、末体长(20.26 cm)显著高于B组(21.379,18.18 cm)和C组(19.969,17.16 cm) (P<0.05),3个组比肠长(0.29~0.30)差异不显著.养殖密度对二龄刀鲚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A组胃和肝胰脏中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B组肠和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A组肠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C组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胃蛋白酶在胃中活性最高,脂肪酶在肝胰脏中活性最高,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均以肠中活性最高,幽门盲囊次之.研究表明,二龄刀鲚养殖密度为500尾·亩-1时,刀鲚生长较快,各主要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盐度(12、16、20、24、28、32、36)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血清离子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哈氏仿对虾血清离子和肝胰脏消化酶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K+、Na+、Cl-含量随盐度升高呈上升的趋势,等离子点分别为10.01、159.87、195.10 mmol/L,对应盐度分别为36.5、18.3、13.7。胃蛋白酶活性在盐度12时最高,之后随盐度升高其活性逐渐降低;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盐度24时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性在盐度12和28时最大。从酶学角度分析,哈氏仿对虾养殖最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4~28。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 %;经过25 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  相似文献   
17.
0前言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是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每年的4、5月份是品尝该鱼的最佳时段,又恰是其自然繁殖的盛期,因而,在此时捕捞对河川沙塘鳢资源量的维持和增加是极大的威胁。目前,仅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进行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国内对于沙塘鳢  相似文献   
18.
0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起,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先后开展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1-8]。归纳起来,目前河川沙塘鳢(俗称塘鳢鱼)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工授精法。给亲鱼注射鱼用催产激素催熟催产,人工授精后再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2龄刀鲚Coilia nasus生长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43±1.25)g的2龄刀鲚,分别按500 ind./667 m2(A 组)、1 000 ind./667 m2(B 组)和1 500 ind./667 m2(C 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养殖,每个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189 d.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中华鳑(鱼皮)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问题,2014~2015年开展了中华鳑(鱼皮)室内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鳑(鱼皮)幼鱼经室内水泥池养成后作为亲本,分4批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获得中华鳑(鱼皮)苗种10500尾,2014年培育夏花鱼种5500尾,培育成活率7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