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16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牛体外受精胚胎衍生干细胞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获取囊胚期胚胎,比较体外受精牛胚胎不同获取内细胞团的方法和不同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囊胚期胚胎不除去透明带而直接培养产生胚胎干细胞,初次克隆率为55%;胰酶法去透明带分离的内细胞团(ICM)培养产生胚胎干细胞,初次克隆率为90%。免疫外科法去透明带分离的ICM在4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初次克隆率分别为16.4%、11.5%、21.8%、18.2%,但是其分离的ICM经传代后形成的衍生细胞不易发生分化,经过4~6代的传代,仍然保持其完整的形态,说明免疫外科法是一种理想的牛ICM分离法,培养液为D20+LIF(40ng/mL)可用于牛胚胎干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22.
采用改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浙东白鹅和四季鹅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和四季鹅的染色体2n=78,它们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No.1染色体都为sm型染色体,No.2、No.4、Z和W染色体都为m型染色体,No.3、No.5、No.6、No.7、No.8和No.9染色体都为t型染色体.研究结果为明确我国鹅种染色体的数目和鹅核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藏鸡和茶花鸡的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染色体2n众数均为78,但No.4、No.6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即藏鸡分别为sm和m型,而茶花鸡分别为st和sm型.同时收集丝羽乌骨鸡、鹿苑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鸟类核型进化可能是由不对称向对称发展的,着丝粒以及着丝粒周边区域的染色体重排可能是地方鸡种分化和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4.
不同生长模型估计籽鹅早期体重发育规律及遗传参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清  赵文明  吴信生  陈国宏 《中国家禽》2006,28(24):146-147
运用Logistic,Gompertz,VonBertalanfy和Cubic4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籽鹅1~1周龄的平均体重进行拟合,并分析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虽然4个模型都能描述籽鹅的生长过程,拟合度均超过额0.99;但Logistic模型更符合实际饲养情况,能更好地预测体重,为最佳模型,其相应的体重极限参数A为2267.63g,调节参数B为16.27,瞬时相对生长率C为0.47,生长的拐点时间为6.48周龄,拐点体重为1136.81g。  相似文献   
25.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1:10%DMS0+10%EG+10%PVP,Ⅱ:20%EG+10%PVP,Ⅲ:20%DMSO+10%PVP,Ⅳ:10%DMSO+10%EG+0.5mol/L Surcose,Ⅴ:20%EG+0.5mol/LSurcose,Ⅵ:20%DMSO+0.5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Ⅱ与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与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Ⅳ与Ⅴ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与Ⅳ、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与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26.
以鸡ADSL基因、GARS-AIRS-GART基因为侯选基因,以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ADSL外显子2、GARS-AIRS-GART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各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种基因型与胸肌IMP含量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DSL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C型、显著地高于CT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GARS-AIRS-GART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T型和CC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ADSL和GARS-AIRS-GART基因的合并基因型对IMP含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合并基因型为TTTT的个体IMP含量显著高于CCCC合并基因型的个体,高出1.584 mg/g,因此可以利用该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7.
绿头野鸭与我国主要地方鸭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7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对绿头野鸭种群和我国9个主要地方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s)和相似系数(I)。采用UPGMA和NJ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17个微卫星座位在绿头野鸭种群和我国9个主要地方鸭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所有鸭种的平均PIC、H、Ne分别为0.6506、0.6896、4.1±1.5,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家鸭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631~0.6844范围内,绿头野鸭与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3096~0.8219之间。根据系统发育树推断中国主要地方鸭品种不是单一起源于绿头野鸭。中国主要地方鸭品种大致可以分为5支。一支为北京鸭、荆江鸭,一支为中山鸭、建昌鸭及高邮鸭,一支为靖西大麻鸭和金定鸭,连城鸭为一支,绍兴鸭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28.
鸭生长激素(GH)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的序列设计8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北京鸭、西湖野鸭、樱桃谷鸭、金定鸭、山麻鸭、荆江鸭、绍兴鸭、缙云麻鸭等8个鸭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230处(C→G)、244处(C→A)和3 701处(C→T)。前两处突变位于5′调控区,3 701处突变位于编码区第4外显子,但该编码区的突变是沉默突变,3′调控区表现了高度的保守性。统计结果发现:⑴在5′调控区基因座上,金定鸭的等位基因B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⑵在外显子4基因座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品种有关,且肉用型鸭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蛋用型。可以推测,本研究所检测到的基因座可能与生产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29.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江苏苏太断奶仔猪FUT1基因M307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所检的49头仔猪中,GG基因型个体16头,AG基因型19头,AA基因型14头。在此基础上,制备上述不同基因型个体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分别与表达F18ab菌毛的野生型大肠杆菌、表达F18ac菌毛含fed操纵子全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和V型系统表面分泌表达F18abFedF亚单位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黏附试验和黏附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3种大肠杆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将上述3种大肠杆菌分别与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F18ac菌毛高免血清及抗F18abFedF亚单位单因子血清作用后,则失去黏附仔猪肠上皮细胞能力。上述结果对苏太猪从体外试验上证明了FUT1基因M307位点多态性与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部分引进猪种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 RFLP技术对4个引进猪种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和皮特兰共计122头猪的FUT1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猪种在该FUT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但抗性基因型AA仅在杜洛克和皮特兰猪中分布。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长白猪与皮特兰间FUT1基因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长白猪与杜洛克猪之间差异显著,约克夏与皮特兰间差异也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