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中等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为载体,设置5级氮肥施用量和4种氮肥施用方式研究了杂交早稻优I200的高产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优I200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纯N施用量宜控制在195 kg/hm2左右。同一氮肥施用量条件下,优I200的产量表现为穗氮肥(幼穗分化前期施用)、粒氮肥(抽穗期施用)均衡施用比单独施用穗氮肥好,蘖肥(移栽后5~7 d施用)、穗、粒氮肥均衡施用处理的产量高于偏重施用分蘖氮肥的处理。分蘖数、有效穗数均随分蘖期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对分蘖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越冬期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寻求效果佳的防冻材料,研究采用稻草、白膜、黑膜、稻谷壳和防草布等5种材料在茶园行间进行地表覆盖,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和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春茶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覆盖的对照,5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平均增温1.5~2.9℃,...  相似文献   
13.
对提高农民创收能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比例下降,加大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并形成了人们难以接受的恶性循环现象,那就是:农民收入上不去,影响整体市场购买力下降:市场疲软,进而又制约了城市企业的改革,企业改革不能到位,反过来又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僵局,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激活整体市场购买力,推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提高农民创收能力,是兴赣富民奔小康的关键环节。现仅就提高农民创收能力的问题进行以下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异育银鲫是由方正银鲫作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授精后的三倍体雌核发育子代。它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培育的一个新的鲫鱼养殖对象,我们在去年试养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在株洲市鹅颈洲渔场进行了异育银鲫(F_1)回交繁殖(异育银鲫(F_1♀×兴国红鲤♂)的初步试验,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有效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需要适于特定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习情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式学习能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更适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明确项目课程教学中探索式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环境中开展探索式学习的基本模式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操作规定中必须对每条待产的雌性亲鱼进行药物催产注射,这样不但需要药物费用开支,而且操作麻烦,同时要摘取大量的鱼脑垂体确有困难。在1982~1983年的异育银鲫繁殖过程中,我们发现繁殖季节里异育银鲫亲本在培育池中有流产现象,且在流水孵化槽中末注射待产的亲鱼亦出现有排卵情况,鉴于以上情况,为简化异育银鲫催产方法,1984年进行了异育银鲫一次注射催产、二次注射催产和流水刺激催产的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鹅颈洲渔场苗种队一号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玉米 (Zea mays L.) 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钾素营养。研究长期大量投入钾素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保障该地区双季玉米的高产高效和土壤钾库平衡。  【方法】  红壤钾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江西省进贤县,始于1986年,种植制度为一年两季玉米。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 (CK),氮磷化肥 处理(NP),氮磷钾化肥处理(NPK),2倍量的氮磷钾化肥处理 (DNPK),氮磷钾化肥+有机肥处理 (NPKM) 和单施有机肥处理 (OM)。每季收获后,调查分析玉米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有效钾含量,计算玉米钾素吸收量、钾肥利用率、钾肥收获指数、钾肥农学效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并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分析玉米产量、钾素吸收利用等指标及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钾素表观平衡等的变化规律。  【结果】  在试验的33年(1986—2018)间,NPK、DNPK、NPKM和OM处理的玉米年均产量和年均吸钾量均显著高于NP处理。在试验的第一个10年 (1986—1995年) 间,各钾肥处理间玉米产量和吸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第3个10年 (2006—2015) 和后3年 (2016—2018年) 间,NPKM处理的玉米年产量和年吸钾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了129.9%~246.7%和55.2%~62.1%。33年玉米的年均钾肥利用率以OM处理最高,而DNPK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2006—2015和2016—2018年,NPKM处理的钾肥利用率显著高于DNPK处理,在2016—2018年间分别比NPK和DNPK处理显著增加了56.0%和119.2%。与NPK处理相比,1996—2005、2006—2015和2016—2018年间NPKM处理的年钾肥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61.6%、53.5%和35.8%,年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23.3%、227.8%和445.5%。除了1986—1995年间OM处理土壤钾素为亏缺外,其他施钾处理的土壤钾素均为盈余,NPKM处理的钾盈余量比NPK处理增加了53.2%~211.6%。钾素盈余量与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 (P < 0.001),钾素盈余量每增加1 kg/hm2,2016—2018年间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2.60 mg/kg,明显高于1996—2005和2006—2015年的1.40和1.18 mg/kg。  【结论】  除前10年的单施有机肥处理外,其他施用钾肥处理在试验期间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钾肥施用量和钾肥来源对玉米钾素的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试验20年之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吸钾量和钾肥利用率的提升优势逐渐凸显。同时,长期施用钾肥导致的钾素盈余量增加会进一步提升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钾素盈余量对耕层土壤速效钾的提升作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