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微量元素是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常规饲料无论如何配合通常也难以满足动物对各种必需微量元素的需要。因此,微量元素添加剂已成为配合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售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是无机盐。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利用率通常受到许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形态饲料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的生长性能、部分血液生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将投放美洲鳗鲡(平均规格34尾/kg)的四口土池分为两个组,分别投喂幼鳗粉料和幼鳗浮性颗粒料;每个组两个重复。粉料组两口池分别投放幼鳗785 kg和915 kg;浮性颗粒料组两口池分别投放幼鳗780 kg和652 kg。试验期为6个月。结果表明,粉料组和浮性颗粒料组美洲鳗鲡的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接近;而浮性颗粒料组的血液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水平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降低,肝脏颜色正常,肠道抗氧化能力提高。在美洲鳗鲡养殖中使用浮性颗粒料可改善肝肠健康状态,对生长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球藻营养液投喂轮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球藻营养液和活性干酵母单独或混合投喂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对比试验,从轮虫的生长状况、抱卵率和怀卵量的变化,比较不同饵料及投喂方式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投喂小球藻营养液和酵母的干重比为21(小球藻营养液53 g·亿个-1·d-1、酵母10 g·亿个-1·d-1)的轮虫增长密度最高;②投喂小球藻营养液和酵母的干重比为11(小球藻营养液40 g·亿个-1·d-1、酵母15 g·亿个-1·d-1)的轮虫抱卵率最高;③单独或混合投喂小球藻营养液的轮虫培养桶内水质保持良好,水色呈浅褐色,且水中颗粒状物少;④水温28C比23C时轮虫增长快、抱卵率高,但易长红色真菌和聚缩虫.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2个处理组美洲鳗鲡幼鱼分别投喂低、高2个组胺水平(分别为217 mg/kg和534 mg/kg)的饲料,试验期77 d。结果显示,与低组胺水平组相比,高组胺水平组美洲鳗鲡幼鱼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日摄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肠道淀粉酶无显著变化(P0.05);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和过氧化氢活性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水平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接近(P0.05)。试验表明,高水平的饲料组胺可以显著降低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降低部分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具有气泡反冲洗型珠子过滤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进行了苗种培育的研究。2种鳗苗的放养密度约为传统模式的8~10倍,试验期间换水量约为20%~45%。结果显示: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成活率均≥96.74%,高于传统模式。投喂水丝蚓阶段,日本鳗苗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7.08±0.08)%/d和4.92±0.03,美洲鳗苗分别为(4.83±0.06)%/d和4.74±0.19。投喂配合饲料阶段,日本鳗苗分别为(2.30±0.19)%/d和1.30±0.02,美洲鳗苗分别为(1.69±0.05)%/d和1.76±0.06。研究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适用于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的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和无药残等优点,为开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海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新兴饲料产品──性粒状饲料在真鲷(Pagrosomusmajor)养殖中的应用。经与鲜活饵料进行对比饲喂试验,显示出浮性粒状饲料稳定性好,不流失,不污染水质;因经熟化加工而利于消化,促进生长,增强鱼的抗病力,投喂简便,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饵料系数低,大大降低了真鲷养殖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1鳗鱼产业2019年度特点与问题1.1鳗鱼产业呈现的特点鳗鱼苗种繁育目前无法取得突破,还需靠捕捞野生自然苗。由于海区水质污染和鳗鱼苗种过渡捕捞,使得鳗鱼苗种逐年减少,苗种价格不断上涨,鳗苗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实行严格环保制度,养鳗业环保投入增加,工人工资不断提高,进口鱼粉价格上升,美国关税提升,使得养鳗成本进一步增加,鳗业"高投入"特点更突出;苗种价格高,而商品鳗价格变动更大,加上病害增多,使得"高风险"特点更明显;每生产1t利润可达2万~6万元,比上一年下降,使养鳗业"高回报"特点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两种膨化浮性颗粒饲料投喂美洲鳗幼鱼的养殖效果,随机将规格一致的美洲鳗幼鱼(规格为90尾/kg)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投喂按照传统喷涂油脂工艺生产的鳗鱼膨化浮性颗粒饲料和真空喷涂油脂工艺生产的鳗鱼膨化浮性颗粒饲料,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6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美洲鳗幼鱼的期末总重增加,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每吨鳗鱼饲养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使用真空喷涂油脂工艺生产的膨化浮性颗粒饲料,提高脂肪水平对鳗鱼促生长和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潮间带蔓足类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潮间带14种蔓足类及其附着基质t岩石、红树、贝壳、藤壶,寄生。研究了盐度、潮带、浪击作用和季节变化对岩相潮间带蔓足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全国鳗鲡每年养殖产量约在15万-16万t,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目前,我国养殖的鳗鲡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anguilla)为主,但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不足,苗种价格高,造成养鳗成本偏高;而欧洲鳗鲡养殖水质要求高,造成许多地区养殖受到限制。美洲鳗鲡(A.rostrata)以苗种价格最低、水质要求不高而成为今后养殖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