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鱼游泳能力对体长的响应及其在鱼道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讨鱼类体长对游泳能力的影响并为鱼道水流的设计提供参考,该研究在封闭水槽中使用"递增流速法"测试了海南省某水利枢纽鱼道目标对象的游泳能力,并用Origin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试验鱼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的直线回归方程和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1)随着试验鱼体长增大,相对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体长/s)均减小,体长和鱼类速度的相关关系可用直线方程表示,且数据经过对数变换后的直线方程拟合效果比未经过对数变换的拟合效果更好,其中R2由0.664~0.725提高至0.907~0.933。2)根据鱼道设计规范、导则及文献,结合本工程目标过鱼对象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m/s),建议本工程鱼道进口诱鱼流速控制在0.35~0.47 m/s,池室流速控制在0.21~0.59 m/s,竖缝流速控制在0.57~0.74 m/s,出口断面至下一个池室之间的流速控制在0.21~0.50 m/s。鱼类体长对相对游泳速度(体长/s)产生了负面影响,鱼类游泳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可对鱼道水流设计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黄帝陵风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特征,评价了风景区人文及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进而确定了该风景区的性质,提出了风景开发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夏季即将到来,电扇又要派上用场了,但用过的旧电扇在使用之前都应进行一次检修。这样既可以保证电扇的正常运转,减少耗电,延长使用寿命,又能防止漏电触电,确保人体安全。那么如何检修呢? 首先,要给绕组去潮。打开电机后盖,如有理发用的吹风机可时电机绕组吹风,但要注  相似文献   
14.
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 Zhu Cao, 1989是一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水域。2014年1-12月在金沙江一级支流黑水河下游江段逐月采集样本,对其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前鳍高原鳅的性成熟个体在1-2月以及9-12月出现,其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在12月份达到最大值;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全长分别为雌性72 mm,雄性78 mm;繁殖季节雌雄性比为0.98:1;平均卵径为0.64 mm,卵径分布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1428-6356粒/尾,平均值为3834粒/尾;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250-938粒/g,平均值为535粒/g;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繁殖季节的水温变动范围为9.3-20.6 ℃,平均值为14.1 ℃。研究表明:前鳍高原鳅有明显的产卵集群情况,且其为一种均衡策略者鱼类。本文能够为前鳍高原鳅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为其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19年3-6月在三峡水库支流小江回水区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采集到12种仔稚鱼,以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仔稚鱼数量较多;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仔稚鱼采集的高峰期,4月为鲤仔稚鱼密度出现高峰期,4-5月上、中旬为鲫仔稚鱼密度出现高峰期;底质类型、透明度和水温是影响所有种类、鲤和鲫仔稚鱼密度空间变动的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6月三峡水库水位的快速消落很可能是影响黏草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建议通过三峡水库的水位调度以及人工鱼巢在库区支流回水区的放置来缓解该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征沙渠地区苹果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征沙渠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圆口铜鱼维氏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濒死圆口铜鱼的脾和肾病灶部位分离优势菌,进行纯化分离并开展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常用抗生素药物的药敏性筛选,以期丰富圆口铜鱼病害防治的基础资料。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在BHI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的灰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不透明、稍隆起;序列长度为1 399 bp,与维氏气单孢菌的同源性为100%,与维氏气单孢菌(KT964297.1;KJ650080.1;KM362731.1)聚为一支,置信度99。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为维氏气单孢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8.
以石灰性土壤和砖红壤为供试土壤,进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聚合度组成的聚磷酸铵(APP)对土壤有效磷和磷分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不施磷肥;MAP,施用磷酸一铵;APPL,施用以低聚合度为主的APP;APPM,施用以中聚合度为主的APP;APPH,施用以高聚合度为主的APP。结果显示:在石灰性土壤中,试验初期(5 d)APP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低于MAP处理,但至50 d时,APP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MAP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23.92%。在砖红壤中,试验初期(5~10 d),APP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低于MAP处理,但在15~50 d却显著(P<0.05)高于MAP处理;APPL处理5~15 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MAP处理,但在后期却与MAP处理无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APPL和APPH处理的Resin-P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较MAP处理高,APPH处理后期的NaHCO3-P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升高,高于其他磷肥处理。在砖红壤中,APPL和APPH处理的Resin-P和NaHCO3-P含量虽然在试验初期稍低于MAP处理,但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渐高于MAP处理。在石灰性土壤中,APPL和APPH处理相较MAP处理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在砖红壤中,APPL处理土壤前期磷的有效性高,说明其适合作基肥施用,而APPH处理后期土壤中磷的有效性高,有效减少了酸性土壤对磷的固定。  相似文献   
19.
调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2011-2015年)库区干流5个江段(秭归、巫山、云阳、涪陵、江津)的鱼类资源,对库区干流四大家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三峡库区四大家鱼受上游水电开发以及库区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旨在为三峡库区四大家鱼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从2011年的3.52%下降到2015年的1.86%,而重量百分比则先从2011年的13.47%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28.06%,然后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24.30%,其中鲢、鳙、草鱼均在数量百分比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在重量百分比上则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年间,四大家鱼的主要分布区域逐渐从涪陵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其中鲢、鳙、草鱼的主要分布区域均从云阳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三峡库区四大家鱼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对其产卵活动的影响以及库区普遍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20.
研究磨刀溪回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可为三峡库区重要生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的4-6月,在三峡库区支流磨刀溪回水区江段(新津乡-龙角镇)开展鱼类资源监测,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7种产粘沉性卵鱼类的鱼苗中,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主;密度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磨刀溪新津口至龙角镇江段共分布有鲤、鲫集中产卵场4处。冗余分析(RDA)表明,饵料丰度、溶解氧和pH是影响鱼苗分布的主要因素。磨刀溪变动回水区江段是粘沉性鱼类产卵场的分布区域,三峡水库4-6月水位的快速消落,很可能导致鲤、鲫等产粘沉性卵鱼类资源的损失。建议通过实施生态调度减小水位日变幅或在回水区放置人工鱼巢、恢复水生植被来减缓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