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9篇
  1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东北铁线莲中总皂苷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方丽  王晓林  陈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95-16497
[目的]研究微波法提取东北铁线莲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干浸膏中总皂苷的含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出膏率作为次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东北铁线莲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的微波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70%,提取次数为2次,微波功率为500W,每次提取时间为15min。[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从东北铁线莲中提取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开发利用东北铁线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揭示西北干旱地区水分亏缺条件下,覆膜对灌浆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于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2种覆膜方式(覆膜滴灌M1和不覆膜滴灌M0)和5种灌水处理(W1-W5),共10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W1和W2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处理W3下,不覆膜方式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而覆膜方式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可能同时存在;在处理W4和W5下,非气孔限制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覆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不覆膜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水分胁迫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玉米增产.综上所述,在西北干旱地区,水分亏缺条件下,覆膜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收获指数;轻度水分亏缺时,植物通过气孔限制进行水分调控,而重度水分亏缺时,非气孔限制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3.
黑土农田极端侵蚀对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黑土层厚度为30cm、过渡层(母质层)厚度为40,70cm下的坡耕地上,采用人为剥离0,30,70cm土层以及沉积30,70cm土层,建立田间模拟试验小区,研究了黑土坡耕地极端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籽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侵蚀处理相比,表土剥离30,70cm、沉积30,70cm处理均导致耕层(0—20cm)土壤容重、质量含水量和储水量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及养分含量均显著降低;表土剥离30,70cm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减产42.1%和52.6%;沉积30cm处理下玉米产量与无侵蚀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沉积70cm处理下显著减产12.4%。极端侵蚀无论是表土剥离还是沉积均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致使全坡面耕层土壤供肥保肥能力降低,最终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134.
受人类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影响的综合作用,松嫩草地退化程度逐渐加剧。本研究选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和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作为4个草地退化阶段,通过调查植被群落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揭示草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演替的进行,植被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总盖度总体上均呈现为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均降低,而pH和容重均增加,且4种退化演替阶段的土壤pH均高于8.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中微团聚体(0.25mm)所占比例增加,大团聚体(0.25mm)所占比例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递减,且在同一退化阶段的0-30cm各土层呈现出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稳定性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揭示松嫩草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以及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十三五”期间,随着“煤改电”政策的实施范围逐步扩大,“煤改电”负荷对配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对电网的规划建设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马鞍山含山工业园是马鞍山地区“煤改电”典型区域,文章选取含山工业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区“煤改电”负荷典型日负荷特性分析及园区某10kV线路负荷特性分析两方面对园区“煤改电”负荷进行分析。随后本文从运行经济、电气设备、电网结构等方面来分析工业铸造煤改电接入负荷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6.
腐秆剂快速分解的水稻秸秆活性成分分析与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秸秆为试验对象,采用DNS(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了添加腐秆剂后腐解的水稻秸秆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计算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数量,采用差重法测定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腐解前后的秸秆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腐秆剂后,秸秆中木质纤维素三组分在腐解过程中发生分解,酚类物质转化成醌类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后生成酰胺类化合物、硝酸盐和铵盐。腐秆剂的添加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显著提高作用,对不同时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有重要影响,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7.
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箱体礁(M1型)、三角形礁(M2型)、框架礁(M3型) 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的诱集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活动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模型时,黑棘鲷随机分布于各试验区域;放置的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以有效空间最大、遮蔽效果最好的M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最佳; M2、M3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随着礁体模型有效空间、遮蔽效果的减弱而逐渐降低,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3种鱼礁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差异可能由礁体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黑棘鲷的习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38.
气泡幕对鱼群有引诱、驱赶和阻拦作用,而气泡幕的这种作用是在鱼类的视觉、听觉、地震感觉和触觉的协同下完成的。本文介绍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中的应用,分析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原理和作用,阐述了其在渔业捕捞、建设海洋牧场和减少港口噪音中的潜能和优势,以及使用与气泡幕相关的设备提高渔业高效节能和保护环境友好,并提出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9.
本研究从麦冬健康叶片中分离得到两株内生细菌,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MD1菌株是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淀粉水解试验、甲基红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阳性;MD2菌株是节杆菌(Arthrobacter woluwensis),淀粉水解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阳性,而甲基红试验为阴性。本结果为麦冬内生细菌的功能菌株的筛选和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0.
为探究河西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以武威市为例,采用传统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威市古树名木的结构组成特征、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武威市共有古树名木797株,裸子植物占比35.51%,被子植物占比64.49%,隶属于14科20属28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西洋梨、胡桃、圆柏、侧柏和槐为优势种,约占古树名木总量的82.69%。(2)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一、二、三级古树名木占比分别为6.65%、11.54%和81.81%,武威市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丰富,但古树名木正常株仅占63.99%,生长状况欠佳。(3)古树名木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区域上具有显著差异。分布主趋势方向为“东北—西南”,中部多、南北少,集中分布在凉州区城区及附近,历史名胜古迹及植物园等地分布较多,古浪县、民勤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分布较少。(4)数量和种类分布最多的地方主要位于海拔2 000 m以下、坡度小于5°或25°~35°,坡向为北坡、东南坡、东坡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河西地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