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12.
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尼罗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  王琨  陈建春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14,38(6):869-876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对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及饥饿1 d+投喂3 d(S1F3)、饥饿1 d+投喂5 d(S1F5)、饥饿1 d+投喂7 d(S1F7)、饥饿2 d+投喂3 d(S2F3)、饥饿2 d+投喂5 d(S2F5)和饥饿2 d+投喂7 d(S2F7)6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用含33%蛋白质和8%脂肪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均重13.50 g),饲喂期为43 d。结果显示,S0组的增重率(806.74%)最高,与S1F3、S1F5和S1F7组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比S2F3、S2F5和S2F7组显著提高40.3%、33.6%和10.4%;S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5.36%),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循环投喂模式没有改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但却能明显提高日摄食率;各实验处理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鱼体灰分含量、肌肉RNA/DNA比值及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S1F3、S1F5和S1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S0组差异不显著,但S2F3、S2F5和S2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S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S0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在S1F3、S1F5和S1F7模式下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而在S2F3、S2F5和S2F7模式下仅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且均是通过提高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量来实现补偿生长。在获得完全补偿生长的3组中,S1F3组的实际投喂天数最短,仅为33 d,比每天投喂模式缩短了23.3%,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1 d+投喂3 d是最佳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13.
西藏那曲牦牛源多杀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2018年7—11月西藏那曲牦牛发病的死亡原因,以安多县、班戈县、聂荣县和色尼区的26头病死牦牛内脏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特异性基因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荚膜血清类型、毒力基因以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得到13株分离菌,分离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鉴定结果均与多杀巴氏杆菌相符,并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和16S rDNA,菌株Pm-1和Pm-2的Kmt-1基因序列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牛源多杀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达98%以上;13株菌的荚膜分型鉴定结果均为B型;对分离菌进行已知的23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13株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在16~19种,ptfA、fimA等16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tadD、toxA等4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且每个地区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相同;致病性试验中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处理组小鼠死亡时间为24~72 h,死亡率为100%,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脏、肺脏、肝脏、心脏出血坏死。导致此次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荚膜B型多杀巴氏杆菌病,本研究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预防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陕西南郑县牛流行热(BEF)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牛流行热在当地流行原因,并指出了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承担着动物强制免疫、畜禽免疫标识佩戴、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重要部分.南郑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全县有22个建制镇、393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3 054个村民组.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其中生猪产业是南郑县主导产业之一,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生猪饲养量达到135万头,已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与防疫任务相适应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常年做好以小规模和散养户的动物防疫工作已迫在眉睫,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山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山市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黄山市1971-2007年农业气象灾害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秋季连阴雨、高温干旱、暴雨浩涝、低温冻害等5种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结果]1981—1990年,黄山市共发生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8次,全部发生在3—4月份,严重影响了早稻播种育秧。1971~2007年,黄山市共发生24次干旱,49次暴雨洪涝,严重影响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共发生低温冻害24次,对越冬作物如小麦、油菜、蔬菜、茶树等产生较大危害。[结论]黄山市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和大风。其主要防治措施为改造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猪流行性感冒为热性、急性、高度传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突然,蔓延迅速,主要症状为发热和上呼吸道炎症,如有并发症或继发感染可引起死亡。1病原与流行特点猪流行性感冒病最早在1918年发现于美国,后来很快蔓延至欧亚地区,现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其病原为猪流感病毒,属于粘病毒属,形态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似,具有亲神经性和肺源性,对干燥和冰冻抵抗力强,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单纯病毒引起的猪流感症状较轻,若与猪嗜血杆菌合并引起症状较重(猪嗜血杆菌是正常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病猪和带病毒(菌)猪是传染的主要来源,主要通过鼻液和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