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太泊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7、9和11月,对太泊湖浮游生物和水体状况开展了调查,评估了鲢鳙鱼产力。总碱度变化范围为62.92~89.09 mg/L;总氮、总磷及氨氮含量均严重超过地标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限值。共监测到浮游植物7门51属,平均密度1 593×104个/L,平均生物量20.166 mg/L;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以及裸藻门为优势种群,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3%、8.9%、16.2%和25.84%。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轮虫13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1 771.85个/L,平均生物量2.508 mg/L;枝角类、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5.9%、78.7%、0.1%和35.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36~0.46,均匀度指数为0.34~0.41。综合判断太泊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太泊湖鲢鱼产力151.2 kg/hm2,全湖约322 t;鳙鱼产力56.4 kg/hm2,全湖约120 t。  相似文献   
42.
鲫为我国大宗淡水鱼主要养殖种类之一,本文综述了鲫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配制鲫鱼配合饲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了提高林分尺度下单木参数的识别精度,研究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单木胸径和树高的辨识方法。在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采用Trimble S6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104株蒙古栎进行多测站扫描,获得样本树的点云数据。在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去噪、地形数据提取、切片栅格化等一系列处理基础上,基于霍夫变换和连续生长法分别构建了胸径和树高的提取方法,对林分尺度下单木定位识别、胸径和树高提取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方法单木定位识别精度均值为87.50%,胸径和树高提取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8 cm、2.61 m。  相似文献   
44.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种植和养护好坏直接决定了河蟹养殖的成功与否.笔者在江西主要河蟹养殖地区发现水草春季生长旺盛,但到了 7、8月高温天气容易出现轮叶黑藻、伊乐藻和苦草衰败,甚至死亡的情况,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水草容易衰败的情况,笔者设计了在高温天气(7-8月)水草衰败时,使用挺水植物与浮水植物...  相似文献   
45.
为揭示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对相同亲本具有显著性生长差异的黄鳝肝脏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9149个基因,其中差异基因598个,差异基因中有303个基因显著上调,295个显著下调。KEGG通路分析发现,598个差异基因分属262条通路中,其中有38条通路显著富集。GO功能注释发现,与生长相关的差异基因有7个,分别为col1α1、nkx6.1、nnos、plexina4、igfbp1、pcgf1和h3.3,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对黄鳝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及生理活动产生了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了黄鳝的生长。结合KEGG通路分析发现,col1α1所在的利什曼病通路和nnos所在的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富集显著,说明其对黄鳝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6.
简介了湘西盲高原鳅研究的现状,指出我国对洞穴生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湘西盲高原鳅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湘西盲高原鳅的生存环境、分类地位、形态特征、饲养与驯化、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遗传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7.
以抗病杂合体(Ty-2/ty-2)、抗病纯合体(Ty-2/Ty-2)和感病纯合体(ty-2/ty-2)番茄为试材,以提取植物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根据与抗病基因Ty-2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采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筛选获得了2个与抗病基因Ty-2紧密连锁的、且稳定可靠的SCAR标记,分别命名为T0302-1和T0302-2。结果表明:T0302-1和T0302-2两个标记均为共显性分子标记,可用于番茄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中。该研究旨在筛选获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病基因Ty-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番茄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人工半咸水中Ca2+、Mg2+、K+含量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正交设计研究了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的人工半咸水中Ca2 、Mg2 、K 的适宜含量。试验结果以育成变态苗尾数为分析指标 ,其最适含量分别为Ca2 2 2 0Mg/L、Mg2 35 0Mg/L、K 185mg/L ,因素主次顺序为Mg2 >Ca2 >K 。  相似文献   
49.
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缓缓流动着秘鲁寒流,随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每隔几年,从10月至次年的3月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特殊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导致性喜冷水的鱼类大量死亡。无奈的西班牙渔民将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上帝之子"的意思。针对这种怪异的现象,全球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是由于全球变暖,才导致当地气温骤降。"  相似文献   
50.
试验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彭泽鲫免疫、抗氧化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31.58±0.19)g的彭泽鲫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将18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实测值为4.7%、7.9%、11.1%)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总抗氧化酶(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11%饲料脂肪组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彭泽鲫肠道脂肪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11%饲料脂肪组活性达到峰值。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5%饲料脂肪水平组其活性显著高于11%饲料脂肪水平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提高彭泽鲫的消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并有助于改善彭泽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