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含氮量仅为海区的1/100、含磷量仅为海区的1/15的低氮、磷环境下,对人工选育和建立纯系的坛紫菜褐绿色、红棕色品系3代叶状体(F1、F2、F3)的耐受力情况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2个品系的藻体均具有极强的耐低氮、磷能力:1)褐绿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21d才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现象,仅轻微的腐烂和萎缩.3~4cm长的藻体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73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5.29倍;培养18~21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为(0.86±0.27)cm,鲜重日增重率为(5.32±0.21)%.褐绿色品系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8.7cm.2)红棕色藻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5d后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腐烂和萎缩,3代叶状体在低氮、磷甚至无氮、磷环境下的耐受力和生长状况均比较稳定且有所提高,遗传性状比较稳定.3~4cm长的红棕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95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3.58倍;培养13~15d时藻体的长度日生长量为(1.92±0.53)cm,鲜重日增重率为(13.61±0.46)%.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3.16cm.3)通过选育可以看出褐绿色品系比较耐低氮、磷,该品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低氮、磷环境对于紫菜养殖所造成的危害,缓解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发生和减产、减收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低氧胁迫对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水产学报》2012,36(11):1739-1747
为了解低氧胁迫条件下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变化及机体抗病力变化, 将九孔鲍置于不同的溶解氧环境中, 观测相关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 在水温为(22.1?1.3) oC, 盐度为30.72?0.54, pH值为8.20?0.14的海水环境中, 溶解氧含量由(7.49?0.14) mg/L下调至(2.53?0.16) mg/L后120 h内, 平均体质量为(14.25±2.21) g的九孔鲍未见死亡, 而每只鲍注射5.0?105 CFU 副溶血弧菌后120 h内实验鲍的累计死亡率高达91.11%?7.70%, 比对照组(11.11%?3.83%)累计死亡率高出80%, 血淋巴抑菌清除率下降至?(3 340.47%?298.57%), 显而易见, 低氧胁迫使得九孔鲍拮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低氧(2.53?0.16) mg/L胁迫下, 九孔鲍血淋巴细胞数量(THC)下降30.62%?4.87%、血淋巴细胞吞噬率下降62.77%?5.79%、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数量下降22.21%?5.89%。低氧胁迫下九孔鲍血淋巴细胞内MPO活性上升(9.63%?7.59%)~(22.90%?13.73%)、CAT活性提高(7.68%?6.83%)~(56.28%?13.96%), 反映出低氧胁迫下九孔鲍体内应激反应产生的物质氧化加剧, 血淋巴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溶解氧含量由(7.49?0.14) mg/L下调至(4.51?0.12) mg/L后九孔鲍已明显处于低氧胁迫和应激反应状态, 120 h内的累计死亡率达到37.78%?3.85%, 血淋巴抑菌率下降至883.56%?123.22%; THC、血淋巴细胞吞噬率、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 数量等最大降幅分别达到12.51%?6.59%、21.90%?15.84%、12.93%?5.74%; MPO活性在原有水平的?(10.61%?4.20%)~(7.13%?6.45%)之间波动, CAT活性在?(5.17%?18.08%)~(16.26%?10.8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3.
真鲷(Pagrosomus major)秋冬季生殖群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和日本的真鲷有二个明显不同的生态类型:台湾海峡中、北部至日本南部的真鲷为春季生殖种群、产卵期为4~6月;台湾海峡南部至北部湾的真鲷为秋冬季生殖、产卵期为10~1月。秋冬季生殖的真鲷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等特点,为开发利用这种优良种质资源,1988~1993年,我们对分布于厦门近海秋冬季生殖的真鲷进行人工繁殖研究,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的完善,已确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适合于秋冬季生殖真鲷生态特点的生产性育苗工艺。本文报导了这个研究结果,并就秋冬季生殖真鲷育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坛紫菜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昌生  徐燕  谢潮添 《水产学报》2008,32(3):327-334
近十几年来,坛紫菜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本实验通过诱变处理,筛选和培育优质高产的坛紫菜新品系.坛紫菜野生丝状体经一定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子代叶状体发生了变异,经大量培养后筛选出紫色突变体(3号Ⅰ)和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7号Ⅰ和7号Ⅱ),通过体细胞酶解和单克隆技术快速获得诱变选育纯系,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1]7号Ⅰ:叶片宽[(2.99±0.61)cm]、生长快(30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6.51cm,比对照组快55.3%)、耐高温(29℃正常生长,比对照组高2℃以上)、总藻胆蛋白含量高(104.86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0%);[2]7号Ⅱ:藻体窄、生长快(30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4.26cm,比对照组快58.7%)、叶片薄(藻体中部厚度仅为22.5~27.5μm,比对照组薄29.6%)、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104.24 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4%);[3]3号Ⅰ:藻体紫色,叶片薄,藻体中部厚25.0~32.5μm;[4]7号Ⅰ和7号Ⅱ在生产上应用,产量分别达309.6kg·666.6m-2和291.5kg·666.6m-2,比对照组高37%和29%.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选育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母本,诱变选育全棕红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从杂交子代大量叶片中,筛选出1株褐黄色素突变体、1株翠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和1株褐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通过酶法分离突变体的营养细胞,单性生殖获得丝状体;分别使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然后单株培养和筛选获得褐黄、翠绿和褐绿色子代叶状体。实验进行50 d。结果:(1)褐黄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低;孢子囊枝的细胞较小,且大量形成时间比亲本晚15 d;幼苗培养初期日平均生长量仅为(1.22±0.28)cm,当叶片长到60 cm左右时生长优势逐步凸显,日平均生长量可达(7.50±1.18)cm;(2)翠绿色丝状体容易成熟,发育方式特殊,营养藻丝不经过藻丝加粗阶段,直接由球形细胞发育成孢子囊枝和壳孢子囊;翠绿色叶状体藻红蛋白含量低,仅有(5.513 0±1.049 6)mg/g(干品);叶状体生长快速,60 cm长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量高达(11.95±2.33)cm;(3)褐绿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这3种色素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均较低;藻丝细胞短且细,叶状体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7.
中国龙虾人工养殖饵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贻贝、牡蛎、杂虾、杂蟹、杂鱼和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中国龙虾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饵料对中国龙虾的蜕壳率、蜕壳后体重增长率、生长率和饵料转换效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中国龙虾蜕壳后体长增长率和存活率影响并不明显。各种试验饵料中翡翠贻贝是饲养中国龙虾的最好饵料,其次是牡蛎、杂虾、杂蟹、杂鱼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配合饲料的某些成分及其适品性、诱食性尚需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盐度对秋冬季生殖真鲷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不同盐度的海水,以秋冬季生殖真鲷的受精卵和仔鱼为材料,观察不同盐度下真鲷的受精卵的沉浮性;不同盐度对胚胎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的影响;不同盐度下仔鱼的分布状态和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真鲷受精卵在盐度27.8‰以下的海水中呈沉性;在31.2%以上的海水中则呈浮性;盐度28.15‰~30.2‰则为由沉性变为浮性的过渡阶段。真鲷受精卵在盐度11.08‰~48.85‰范围内均能孵化,但孵化的适盐范围为27.1‰~38.05‰,而孵化的最适盐度为28.15‰~32.70‰,从仔鱼的分布状态和仔鱼的成活率综合分析,真鲷仔鱼培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8.15‰一32.70‰。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不同氨氮条件下的九孔鲍内脏囊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氨氮对九孔鲍CAT和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氨氮浓度下的这两种酶活力不同,CAT活力随氨氮浓度的升降而变化,当氨氮浓度为3-4mg/L时,其活力高于对照组,当浓工增大至5-6mg/L时,CAT活力低于对照组;在氨氮为1-4mg/L时,SOD活力随氨氮浓度增大而上升,在4mg/L时达到最运,而当氨氮增至5-6mg/L时,SOD活力下降,不同温度下的氨氮浓度对九孔鲍的CAT和SOD酶活力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盐度和营养盐对礁膜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礁膜(Monostroma nitid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礁膜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生长在内湾静水处的岩石上或具有泥砂的石块上。日常所见的礁膜叶状体是配子体,为膜状,呈绿色或黄绿色,体软并具光泽。礁膜是绿藻中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体软味美,我国南北沿海居民有食用。日本人也喜食“紫菜酱”(原料以礁膜为主,掺入少量紫菜,加入调味料,高压烹煮而成)。此外,礁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化痰,利水解毒以及降低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