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正在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方 式,因而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高职院校中,要重视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培养出 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Kcna基因的结构、表达模式及生长发育中的分子功能,本研究克隆了中华绒螯蟹Kcna(命名为Es-Kcna)基因的全长,并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时空表达模式研究;观察了干扰Kcna基因后中华绒螯蟹生长表型性状的变化;筛选了Es-Kcna基因的SNP标记并与种群地理分布、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Kcna基因位于中华绒螯蟹第46号染色体上,全长945 304 bp,含有9个外显子;其中,cDNA全长2 080 bp,开放阅读框1 584 bp,编码527个氨基酸;原子总量为8 433,分子结构式为C2719H4210N702O787S15,预测蛋白等电点(pI)为5.23,相对分子量为59.81 KDa。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Es-Kcna基因与三疣梭子蟹Kcna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s-Kcna基因在蜕壳前期、蜕壳间期和蜕壳后期的肌肉、心脏、肠道等六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Kcna基因的表达后,实验组蟹的体重、蜕壳增重率和第二步足长度显著降低(P< 0.05);肌肉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实验组步足肌肉肌纤维直径小于对照组(P> 0.05)。此外,在Es-Kcna基因的第8外显子上鉴定出一个SNP位点(A1 461G),该位点在辽河野生群体显著富集GG基因型,而在长江野生群体富集AA基因型。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具有AA型个体的步足长度显著长于GG型个体(P< 0.05)。本研究为Kcna基因调控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分子功能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为区分长江、辽河野生中华绒螯蟹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世纪之交,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日显重要。本文初步探讨了林区绿色建筑———一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原则及构成,旨在为林区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针对洛南县近年来桑园土地不能充分利用、单位面积效益较低等生产实际,推广桑园立体栽培模式,总结并提出了建园与套种技术规范,分析了实施效果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5.
油松是洛南县主要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油松面积达10万hm^2,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常,春旱比较严重,且春季气温较低,回升慢,昼夜温差大,使山地育苗出苗困难,产苗量低,苗木质量差,造林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和荒山造林的进度。  相似文献   
26.
蜕壳是甲壳动物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长发育和断肢再生都是通过蜕壳完成的。为了解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对不同蜕壳阶段的蜕皮激素(ecdysteroid hormone,EH)含量、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cdysone receptor,EcR)与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的表达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EH含量在蜕壳周期内呈规律地波动性变化,当其含量达到约12 U/mL且持续上升时,中华绒螯蟹将启动蜕壳;EH含量与EcR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MIH的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蜕壳前期,EH的含量和EcR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蜕壳后期和间期(P0.05),随着蜕壳的进行,EH含量和EcR表达量逐步降低,蜕壳后期显著低于蜕壳前期(P0.05),到蜕壳间期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而MIH在不同蜕壳阶段的表达模式正好与两者相反。通过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表明,蜕壳前期和间期的EH含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蜕壳阶段的EcR表达量与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蜕壳间期的表达量还与壳长、壳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MIH在脱壳前期和脱壳间期的表达量与体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蜕壳间期的表达量与壳长、壳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本结果为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的分子机制及其蜕壳后增重差异的分子与生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该文基于中国本土化的语言界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意念和物质的二维概念。村民的参与意愿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的核心。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进行了3次的问卷调查,利用调研数据,先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找出了村民对参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意愿的显著影响性的变量,再构建这些变量与村民参与意愿的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水平、支付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与村民参与意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8.
姜鹏飞  侯鑫  王军  陈晓雯  王成辉 《水产学报》2023,47(1):019113-019113
为研究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RB1/SR-BI)在中华绒螯蟹代谢、生长以及免疫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分子功能,实验对中华绒螯蟹Scarb1的克隆及时空表达进行了分析,观察了RNA干扰该基因后的相关组织结构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筛选了该基因的SNP标记并与生长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Scarb1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开放阅读框为2 415 bp,编码80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华绒螯蟹与三疣梭子蟹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0.51%,具有较高的物种间保守性。该基因在不同蜕壳时期的肝胰腺、肠道、血淋巴细胞、心脏、鳃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肝胰腺、肠道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RNA干扰Scarb1后,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肝胰腺的肝小管管腔模糊并产生了部分空泡化结构,肠道内膜的肌肉层和黏膜下层处出现显著空洞现象;肝胰腺的颜色由黄色变成灰白色,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在该基因的第一外显子筛选到1个SNP位点(C432T)与蜕壳后体重和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Scarb1在中华绒螯蟹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六月黄"肝胰腺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成蟹(P0.01),两种蟹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除"六月黄"雄蟹肝胰腺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雌蟹及雌、雄成蟹外(P0.05),其他16种氨基酸在"六月黄"与成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六月黄"和成蟹的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的4种脂肪酸均为C18:1n9c、C18:2n6c、C16:0和C16:1,其总和分别占"六月黄"和成蟹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的72.13%和69.02%(雌、雄蟹平均值)。"六月黄"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蟹(P0.05),但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显著高于成蟹(P0.05)。"六月黄"肝胰腺中Σn-6 PUFA的含量也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Σn-3 PUFA含量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六月黄"的Σn-6/Σn-3 PUFA比率(1.42~1.44)低于成蟹(0.85~0.92)。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六月黄"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好于成蟹,"六月黄"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