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基因芯片表达谱比较不同特色条斑紫菜品系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其基因与性状差异相关性。结果显示:(1)筛选出在06DO、L0601与HAI等3个样本有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900个,占筛选基因总数(19 884个)的4.53%;样本06DO与L0601共有500个差异表达基因,与HAI的差异表达基因780个;L0601与HAI有最多差异共表达基因(972个),但差异表达水平较低;L0601在不同组中皆有较多差异表达优势基因。(2)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类,主要涉及蛋白质代谢、光合作用、离子绑定、营养物质合成过程等分类;属于细胞组成的功能基因很少;不同组比较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与富集分类表现出的与品系自身特色性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分析在封闭式对虾养殖系统中几个关键生态环境指标对养殖对虾的影响,充分显示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是达到高效养殖目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在2001年进行的南美白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中,我们把控制、改善养殖水环境作为重要环节,通过跟踪检测、分析虾池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使对虾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23.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_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_2初孵仔鱼全长(2.40±0.15)mm,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4~5 d,7日龄全长增长到(3.95±0.04)mm,生长态势正常;杂交F_2仔鱼开始摄食的初次摄食率及最高摄食率分别为45.8%及77.21%,6日龄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29.83%,抵达PNR时间;饥饿仔鱼5日龄时负生长,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日龄时全长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杂交F2早期仔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其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应于仔鱼开口后的3 d内。  相似文献   
24.
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10个选育品系的种质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具条带特异性且表达稳定清晰的ISSR引物共14个,其扩增多态性片段约占97.1%,这些引物可用作区分这些品系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引物826扩增的特异性位点建立了这些选育品系的ISSR遗传识别码。  相似文献   
25.
磁珠富集法筛选西施舌微卫星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富集法(FIASCO)筛选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微卫星分子标记。结果获得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5次的微卫星序列38个,其中完美型占68.4%,非完美型26.3%,混合型5.3%。除探针中使用的CA和GA 2种重复外,还得到ATTG、CGTG和TGTTG的重复序列。微卫星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46次,最高为70次。利用这些微卫星序列设计了14对引物。该研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为进一步研究西施舌的遗传多样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6.
南美白对虾无病害高效养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5月至9月,在淡水水域进行低盐度封闭式南美白对虾养殖,平均亩产达986.8kg。养殖过程中,对虾WSSV病原检测结果一直呈阴性。检测结果显示:循环池具明显降低NH^ 4-N、NO^-2-N、COD等的作用;四个虾池的COD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虾池的细菌、弧菌总量变化情况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7.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了南黄海吕泗渔场海域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EST同工酶在肌肉和肝脏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5种同工酶(LDH、GDH、EST、MDH、ME)在肌肉及肝脏两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2个基因座位,其中5个基因座位Est-1、Est-2、Mdh-2、Gdh-2、Me-3为多态.(2)用6个ISSR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分析得出: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6,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sp=0.468.两种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8.
利用ISSR标记扩增分析多个紫菜丝状体种质材料,筛选获得条带稳定表达且清晰的30个引物,其中10个引物的扩增条带有种质特异性。利用这些ISSR引物分析不同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为紫菜种质评价与分子标记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为筛选获得类型丰富、具杂交优势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在黑鲷(♀)×真鲷(♂)杂交子代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于2016年4—5月,挑选经强化培育的杂交子代(♂)及黑鲷(♀)为亲鱼(雌雄配比1∶1),养于室内同一水泥池,水温16~20℃,盐度23~25,收集同步发育的自然受精卵进行孵化,采用显微摄像观察,记录回交子代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时序与形态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回交子代的受精卵孵化、胚胎及仔鱼发育正常;在水温18~20.2℃、盐度25、微充气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42.5h完成胚胎发育,仔鱼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2.08~2.45mm;在水温18~21.8℃、盐度23~25的条件下,经过约4d时间,仔鱼卵黄囊消失,完成早期仔鱼发育阶段。试验表明,黑鲷(♀)×真鲷(♂)杂交子代的可育性,也为进一步的鲷科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更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0.
经过多代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和选育后,为查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斑尾刺虾虎鱼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试验选择驯养F3代斑尾刺虾虎鱼肌肉开展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驯养的斑尾刺虾虎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1),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5),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方面:两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39.47%)>野生斑尾刺虾虎鱼(31.7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73.65)>野生斑尾刺虾虎鱼(66.76)。脂肪酸方面:驯养斑尾刺虾虎鱼中共检测到25种脂肪酸,而野生为24种;驯养和野生斑尾刺虾虎鱼肌肉脂肪酸中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9.58%和40.91%;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显著高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低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