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抗菌肽及其在畜牧生产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ABP)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其生成和释放是机体炎症反应的组成部分.是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分子屏障(Kamvsz.2005)。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水溶性好、强碱性、广谱抗菌和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的产生、国际贸易中药残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加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2.
从临床怀疑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奶牛的血液中用RT-PCR方法检测BVDV,目的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经Blast分析,与匈牙利疫苗致弱株同源性99%,并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均为BVDV-Ⅰ型.用MDBK细胞鉴定生物型,不致细胞病变,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  相似文献   
93.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米中的ZEA均100%检出。检测T-2时ELISA法的检出率为83.33%,HPLC-MS法则未检出。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霉菌毒素含量均都表现出ELISA法的检出值普遍高于HPLC-MS法。ELISA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速度较快且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因干扰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HPLC-MS法前处理复杂、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但检测结果较为稳定和准确。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ELISA法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再用HPLC-MS法进行精确定量,这样既能实现检测目的又能节省检测费用。  相似文献   
94.
能量是家禽日粮的第一限制性养分,确定优质肉鸡能量需要量是合理配制优质肉鸡饲料、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前提。优质肉鸡在我国家禽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其能量需要量对提高优质肉鸡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优质肉鸡能量需要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能量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研究优质肉鸡能量需要量的相关原始文献中的数据、观点和结论进行整理和归纳,为优质肉鸡精细化饲养和日粮的精准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陈琛  卢彤岩  王荻  李绍戊 《鲑鳟渔业》2011,(4):25-28,58
实验水温为15±2℃,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平均体质量100±10g)单剂量肌肉注射30.0 mg/kg诺氟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CL)法于0.15,0.25,0.5,0.75,1,1.5,2,4,6,8,12,24,48,72 h测定了鱼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药物的浓度,研究了诺氟沙星在金鳟组织中的分布及药物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金鳟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药物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诺氟沙星在金鳟血浆、肝脏和肾脏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866、1.985、0.388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1.369、36.402、30.97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08.005μg/mL.h、622.721μg/g.h、794.362μg/g.h。  相似文献   
96.
花药培养技术是目前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应用最为成功的方法。从19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关学者通过不断优化该技术体系,进而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先后育成50多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小麦常规育种的有益补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技术在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中的应用情况,首次较为全面地统计了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小麦品种,分析了影响小麦花培育种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采自舟山嵊泗海区的小刀蛏群体不同个体的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酯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8种同工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了21个基因座位,37个等位基因,其中有11个基因座位(Mdh-1、Mdh-2、Me-1、Me-2、Pod-1、Pod-2、Pod-3、Cod-3、Icd-1、Icd-2和Icd-3)为多态,多态座位比例为52.38%.小刀蛏群体内具一定的遗传变异能力.  相似文献   
98.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群体按库容量分成6种不同类型,研究其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①供试群体库容量差异极大,变幅为676.80~1326.43 g·m~(-2),扩大库容量有利于其产量的显著提高;②不同库容量水稻全株含磷率和抽穗期含钾率差异较小,但成熟期含钾率差异显著。大库容水稻成熟期吸磷量和吸钾量优势明显,与其结实期较高的磷、钾吸收量关系密切;③大库容水稻结实期茎鞘叶磷素转运量小,穗部磷增加量大,而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穗部增加量均有明显优势;但磷、钾利用效率优势均不明显;④相关分析表明,磷、钾养分吸收量对库容量的影响较其籽粒生产效率大。综上所述,该遗传群体水稻磷、钾吸收利用特点基本相同,大库容水稻具有明显的磷、钾吸收优势,结实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
为建立比较系统科学的鸡体液或组织游离氨基酸(FAA)检测前处理方法,本试验以鸡5种体液或组织(胸肌、腿肌、血清、肝脏组织、肠道组织)为样品,经过预试调整后提出适用于鸡不同体液的前处理方法,再选取3种鸡体液或组织(胸肌、血清、肝脏)分别利用几种蛋白沉淀剂(有机盐、乙醇、有机酸)进行前处理,检测其中FAA的含量,确定除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蛋白沉淀剂的选用应排除盐析,且有机酸优于乙醇。因此,检测鸡不同体液或组织样品需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其中,使用磺基水杨酸(SSA)纯化样品,超声波粉碎匀浆较为理想。 [关键词] 鸡|体液|组织|游离氨基酸|前处理|检测  相似文献   
100.
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2008—2018年本区域参试的130个品系(182份样品)的品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评价了该区域小麦品质改良现状。结果表明,2008—2018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的容重为786±16.07 g/L,粗蛋白含量12.79%±0.93%,湿面筋含量26.14%±2.77%,沉降值为34.65±10.43 mL,吸水率为56.62%±3.83%,稳定时间为4.03±2.82 min,最大抗延阻力为289.55±123.01 E.U,延伸性为154.55±19.11 mm,此外,变异系数最高的为稳定时间69.98%、最低的为容重2.04%。年度间比较发现,容重、粗蛋白含量和吸水率起伏较大,湿面筋含量保持平稳,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延伸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根据国家品质评价体系,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中,存在较多同一品系各项指标间强、中、弱筋相互交错的现象,达标品系中,强筋、中强筋较少,中筋、弱筋较多。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趋向中弱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