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调查研究了广东沿海海萝属藻类的种类、分布、生长与繁殖特征。广东沿海以海萝、鹿角海萝为主,扁平海萝仅为局部分布,其中海萝的最高生物量可达2801.1g.m-2。粤西海域资源量小于粤东海域,大亚湾为全省该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海萝属藻类分布于月平均表层盐度不低于20的高盐、高透明度海域,在水平分布上鹿角海萝的外海性特征更明显。海萝主要分布于中潮区,鹿角海萝的垂直分布略低于海萝,海萝属藻体能忍耐退潮干露6~8h的能力。调查表明,海萝属藻类生长季节的表层水温一般为23℃以下,生长中期水温低于18℃时生长快,藻体消长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广东沿岸海萝生殖器官形成于12月至翌年4月,鹿角海萝生殖器官形成于1~4月。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海陵湾鱼类网箱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9年1月、4月和11月对海陵湾上、中、下游三个网箱养殖区进行了冬、春、秋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96种(含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6种、甲藻门8属16种、蓝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0022~3.05×105cell/L,秋季>春季>冬季,湾口处丰度在秋冬两季远大于湾内。冬季优势种主要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春季优势种为细弱海链藻(T. subtil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 costatum)和佛氏海毛藻(T. frauenfeldii)。冬、春、秋季各采样站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44~4.11、0.66~2.39和1.62~3.10。冗余分析表明,冬季盐度、pH,春季氨氮、pH,秋季硝酸盐、溶解氧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影响显著。受河流径流和养殖活动的影响,海陵湾相邻采样站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在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差异与调查站位间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3.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养殖模式.在工厂化车间养殖条件下,共放养驼背鲈60 000尾、波纹唇鱼2 600尾,进行名贵海水鱼类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驼背鲈养殖成活率30.8%,波纹唇鱼养殖成活率81.9%.试验证实工厂化车间养殖系统可以用于名贵海水鱼类驼背鲈和渡纹唇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34.
营养盐对海萝生长和藻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添加量对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盘状体萌发、生长、成活以及藻体生长和生化成分的影响。海萝盘状体和海萝藻体分别培养于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营养盐[硝酸钠(Na NO3)0 mg·L-1、10 mg·L-1、40 mg·L-1、80 mg·L-1、10 mg·L-1、40 mg·L-1、80 mg·L-1和相对应磷酸氢二钾(K2HPO4)0 mg·L-1、0 mg·L-1、0 mg·L-1、0 mg·L-1、1 mg·L-1、4 mg·L-1、8 mg·L-1]的天然海水中。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的各组盘状体萌发出直立体的百分率和成活率没有比空白对照组的高;添加营养盐的各组藻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添加Na NO3质量浓度为40~80 mg·L-1组的叶绿素a和藻红蛋白含量则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海萝盘状体阶段可不添加营养盐进行培养;藻体阶段可添加Na NO310~40 mg·L-1和K2HPO44mg·L-1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课题为系统研究泡桐属各树种各部位的化学组分及其经济价值。从综合利用角度提出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确定生产价值。本文只报导了泡桐属白花泡桐和毛泡桐药用成分综合利用的工艺过程及其主要技术措施。至于各重要药用成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鉴定及其临床实验待续。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课题为系统研究泡桐属各树种各部位的化学组分及其经济价值,从综合利用角度提出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确定生产价值。本文只报导了泡桐属白花泡桐和毛泡桐药用成分综合利用的工艺过程及其主要技术措施,至于各重要药用成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鉴定及其临床实验待续。  相似文献   
37.
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繁殖季节对中国紫蛤Hiatuala chinensis亲贝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可促使性腺在1周内成熟并自然排放精卵.在水温26.0~28.0℃条件下,卵子受精约30 min出现第一极体,1 h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发育至2细胞,5 h后发育至囊胚期,12 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19 h发育至D形幼虫.D形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1 ind · mL-1,采用不同饵料种类进行培育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一直投喂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效果最差,幼虫发育至第7天陆续死亡;D形幼虫初期投喂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饵料,从壳顶幼虫期开始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幼虫发育正常,壳长平均增长10 μm · d-1,幼虫培育17 d后开始进入附着变态阶段,从附着变态的稚贝开始,培育50 d,幼贝平均壳长可达4 625 μm,壳长平均增长87.5 μm · d-1.  相似文献   
38.
文章根据最新资料分析了当前国外林化工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了在现阶段我国林化工业生产中值得重视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海南省帚状江蓠(Gracilaria edulis)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状况及红藻门物种间亲缘关系,采集海南省文昌和莺歌海潮间带的野生帚状江蓠,采用PCR扩增获得帚状江蓠质体UPA基因片段(质体23S rRNA V区域)和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分别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UPA基因片段T、C、A、G的含量分别为26.2%、16.2%、30.3%、27.3%;COⅠ基因片段T、C、A、G的含量分别为39.2%、15.1%、27.6%、18.1%;UPA和COⅠ基因片段的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5%和66.8%。UPA基因片段长度为370 bp,共检测出1种单倍型,无多态性位点;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64 bp,共检测出2种单倍型,3个多态性位点,均为简约信息位点。与UPA基因相比,COⅠ基因具有更高的变异度,更适合用于帚状江蓠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基于UPA和COⅠ基因片段对帚状江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两者结果一致,结合形态学分析表明,帚状江蓠应是江蓠属内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 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 )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53个·m^-3 和73.48 mg·m^-3 。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