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平潭海岛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平潭海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四大战略,以期为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2.
在水温14~33℃(盐度34)、盐度18-40(水温25.5-26℃)范围内各设12个梯度,采用突变法进行温、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卵囊孵化及幼虫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3~31℃,最适水温为25-30℃;适宜盐度为28-38,最适盐度为30~38。在适宜水温和盐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水温和盐度升高而加快,但以水温的影响效应最明显;温度或盐度超过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2)幼虫适宜水温及最适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基本一致;适宜盐度和最适盐度存在向高盐度延伸的现象,其适宜和最适盐度下限分别为30和32。温盐度超过适宜范围时,死亡率明显增大,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3.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是源于水母(Aequoreavictoria)、海笔(Renillareniformis)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外经适当波长的光激发便可发出绿光,所发出的绿光用普通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激活细胞分拣器(FACS)均可检测到。GFP基因是目前能在细胞内稳定表达的优良标记基因之一,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及其它辅助因子,无种属、组织和位置特异性,对受体细胞基本无毒害,且检测简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结果可靠,无损于细胞或胚胎的完整性及活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新型报告基因,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业务外包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借助社会的力量和专业的资源参与高校后勤建设和发展的行为,对促进后勤服务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分析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决策、信息扭曲、合作博弈等风险,提出制定目标、选择服务、科学推进、立体监督的业务外包良性发展模式,对业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规避。  相似文献   
65.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养殖模式。在工厂化车间养殖条件下,对我国北方优良养殖品种半滑舌鳎在南方地区开展苗种培育试验。340 d共培育体长300 mm半滑舌鳎雌鱼13 800尾。结果表明,在我国南方地区工厂化车间内开展半滑舌鳎苗种培育,可安全度过32℃高温,为后续工厂化车间养殖半滑舌鳎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6.
鞣花酸是水解类单宁的重要基础物质之一,开拓鞣花酸的新用途,对水解类单宁的深度利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深远的学术意义。合成步骤:(1)鞣花酸醚化生成4,4'-二-○-甲基鞣花酸;(2)4,4'-二-○-甲基鞣花酸开环并酯化生成4,4'-二-○-甲基-5,6,5',6'-四羟基-2,2'-二甲氧羰基联苯;(3)4,4'-二-○-甲基-5,6,5',6'-四羟基-2,2'-二甲氧羰基联苯次甲氧基化,生成4,4'-二-○-甲基-5,6,5',6'二次甲氧基-2,2'-二甲氧羟基联苯(联苯双酯)。实验证明鞣花酸合成联笨双酯理论上是成功的,但其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工艺过程尚需进一步缩短和完善。  相似文献   
67.
通过调查2012—2013年流沙湾海水养殖区4个季度的水质数据,分析流沙湾海域基本理化指标及变化趋势,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营养状态指数(E)和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综合评价该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流沙湾海水养殖区溶解无机磷(DIP)浓度较低(普遍小于0.05 mg/L),而溶解无机氮(DIN)浓度则普遍较高,尤其是春季(0.692~3.067 mg/L)和夏季(0.521~0.979mg/L),水体属于明显的P限制;化学需氧量(COD)呈春夏两季较高的特征(分别为4.62~5.81和2.87~3.65mg/L);夏秋两季内港的叶绿素a(Chl-a)浓度较高(4.85~8.79μg/L)、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而夏季外港的1号及3号站位则呈明显的富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浓度10μg/L);夏季至冬季的E指数普遍1,各季NQI指数均3,养殖海域已经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春夏季的有机污染严重(A指数普遍4),秋冬两季有机污染状况恢复至中度污染以下(A指数4)。与往年相比,流沙湾海水养殖区的DIN浓度明显增加,富营养化状态凸显。  相似文献   
68.
该研究选择某典型农药企业搬迁修复后场地,通过移动监测车中的车载监测设备,对其主导风向下游区域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26d的连续监测,并结合风玫瑰图对不同风向下VOC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导风向下,除丙烯腈外,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浓度均呈现最低的状态;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发现其和常规污染物污染规律相似,非甲烷总烃、苯、甲苯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之间有很好的关联性。依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评价参数,对测点环境空气中VOCs可能存在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价,测点环境空气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69.
在室内养殖系统中开展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对3种不同底质适应能力的研究。3个底质处理组分别为海沙组(S-s)、对虾池塘底质组(S-sp)和鱼塘底质组(S-fp),各设5个重复;方格星虫[(2.58±0.23) g]的养殖密度为5条/缸。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中,方格星虫的存活率均高于90%;3个处理组中,方格星虫的排泄物主要由粒径(R)小于0.4 mm的物质组成,其中R<0.224 mm的物质占较大比例,在S-s、S-sp和S-fp组中分别达到47.70%、85.95%和69.99%。试验结束时,S-fp组的方格星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而S-s和S-sp组体重稍有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成体对于底质的还原状态具有较大的耐受范围,而对于较小粒径(R<0.224 mm)的物质具有较高摄食需求;同时,底质中的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其生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0.
为探索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的陆地工厂化养殖,分三部分实验进行研究:(1)不同长度(0.5、1、1.5 cm)和断开部位(从基部断开、从顶部断开和从藻体分叉处断开)的海萝藻体培养;(2)不同培养密度(0.5、1、2、4 g/L)和培养容器(方形水槽、圆柱形透明塑料薄膜容器和亚克力筒);(3)不同风干方式(自然风干、培养箱风干和空调加风扇吹干)和保存温度(4、18℃)对保存后藻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断开部位对相同长度的藻体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较小藻体(0.5 cm)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1.0、1.5 cm) (P<0.05);方形水槽中海萝藻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亚克力筒和塑料薄膜装置中(P<0.05);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海萝的日特定生长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以空调加风扇方式进行风干的藻体成活率最高(P<0.05),在-18℃保存6个月,其成活率为93.8%;在4℃下保存1个月,各组藻体的成活率都为0.较好的条件组合为:进行陆地工厂化养殖的海萝规格应大于0.5 cm,合适的培养密度范围为0.5-1 g/L;成本低且高效的塑料薄膜装置是海萝藻体培养的适宜容器;采用保存海萝藻体于-18℃的方法可使海萝陆地工厂化养殖或相关研究不受制于海萝生长季节,可按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