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本研究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寄生核盘菌转录组中获得1个差异表达的短链脱氢酶编码基因CrSdr。实时荧光PCR定量监测显示,菌核诱导下24 h时CrSdr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4倍。通过基因敲除与回补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CrSdr敲除后对菌株的生长没有影响,但产孢量比野生菌株提高了43.2%,并且对NaCl、KCl和山梨醇引起的渗透压胁迫更为敏感。敲除突变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大豆菌核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减弱(P<0.05),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由野生型菌株的4级降为2级,温室对菌核病的防效降低了50.5%,基因回补后生防作用恢复,表明短链脱氢酶基因在粉红螺旋聚孢霉寄生及生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为揭示粉红螺旋聚孢霉菌寄生机制奠定基础,并对高效植病生防真菌菌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成熟的贡柑果实采后装在保鲜袋中于室温下贮藏30 d,果皮上的蜡被近乎完全消失,表皮层厚度大幅减小,黄皮层显著变薄,白皮层显著增厚,油胞囊腔内径扩大;室温下贮藏90 d,保持健康的贡柑果实已无明显的表皮层,中果皮厚度显著减小,尤其黄皮层厚度及所占比例大幅减小,细胞间隙显著扩大,白皮层靠近内果皮的细胞更加稀疏化,油胞囊明显凹陷而内径进一步扩大。在两种低温下贮藏,贡柑果皮厚度前期增大,但果皮各部分显微结构的变化不明显,冷藏期愈长低温对其果皮的保护作用愈显著。结果表明,贡柑采后前期果皮新陈代谢旺盛,冷藏对其果皮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突出,主要机制是对其果皮蜡被、黄皮层及其内油胞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延边黄牛气肿疽病原体,为牛气肿疽的检测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气肿疽梭菌裂解菌体为抗原,建立检测该病原菌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确定其最适工作条件。[结果]气肿疽梭菌菌体裂解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0μg/m l;待检血清的最适稀释度为1∶2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2 000;对随机采集于延边地区的3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间接ELISA检测,阳性率为20%。[结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4.
核桃叶片内多酚黄酮类成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植物多酚对研究植物防御极端环境的基础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核桃内多酚类成分对不同寒冷温度响应的含量变化,采用0℃、-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核桃叶片多种成分(多酚、黄酮、花青素、还原型VC)对低温胁迫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核桃叶片黄酮、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还原型VC含量在不同的低温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黄酮含量在-8℃胁迫24h后达最高值23.64mg/g,多酚含量在-6℃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36.71%,花青素含量在-6℃胁迫48h后达到最高值5.22 mg/g,还原型VC含量在-2℃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193.60mg/100g。这些结果表明,核桃叶片内源物质含量和低温胁迫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重要的植病生防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与枯草芽胞杆菌B006共培养发酵滤液的生物活性和生防作用.采用平板培养测定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菌核形成,以及甘蓝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6孔组织培养板测定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杀活性;通过平皿测定和温室盆栽试...  相似文献   
26.
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蓝光配比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以黔湄601茶树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红蓝光配比下茶叶干鲜质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黄素、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00%的红光有利于茶树芽叶质量、茶多酚含量的增加,100%的蓝光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与红蓝单一光质相比,复配光质红光∶蓝光=1∶3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芽叶游离氨基酸、花黄素含量,降低了酚氨比;与红光∶蓝光=1∶1相比,复配光质红光∶蓝光=1∶3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芽游离氨基酸、芽叶花黄素含量,降低了叶酚氨比。说明蓝光比例增加有利于茶树芽叶的品质形成,红蓝光质比为1∶3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设施栽培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27.
玉米是临沧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在农民经济和生活中占重 要地位,玉米种植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农民的增收。种子是农业粮食安全生产的特 殊生产资料,是决定着国计民生的核心命脉。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 收,促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决定因素。因此,经营者和种植者如何正确鉴别玉米种子的优劣, 对保障玉米高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技术对1例疑似大叶性肺炎而死亡的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猪进行病理诊断。结果表明,病猪主要病变体现在肺脏,肺充满整个胸腔,表面附有絮状渗出物,呈灰红色,局部可见暗红色的出血斑,质硬如肝,切面干燥,投入水中完全下沉;显微镜下主要呈现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变期和灰色肝变期的病变特点,心、肝、肾、脾、胰腺等其他器官充血,可见轻微的细胞变性,结合其临床症状,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此外,死亡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猪的各组织器官呈红色,颜色深浅因不同器官而有差异。这将为进一步探讨红色荧光转基因猪的研究提供病理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9.
芹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可主食以及作为调味品之用,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芹菜在本地是主栽品种,由于它喜耐寒,主要以冬、春栽培,越夏栽培是值得研究与推广,以弥补市场空隙,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莱豆又称状元豆、利马豆、白扁豆、洋扁豆等,系豆科莱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豆粒和老熟种子供食用,莱豆分为大莱豆和小莱豆,起源于热带美洲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我国栽培莱豆仅200~3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为零星栽培.大池莱豆品质优,口感好,淀粉含量高,是莱豆中的佳品,且栽培易,效益佳,因此是值得向山区农民推广的致富项目之一.龙岩市大池镇已大面积种植,并有产品出口东南亚各国,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