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67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71篇
综合类   358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无公害草莓重茬病防治剂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莓莓重茬病防治剂不同剂量处理中以150g/m^2的处理表现最好,初花期和盛产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末产期SOID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溴甲烷、空白对照;株高、根系活力值稍高于溴甲烷,但无显著差异;草莓每m^2产值高达11.38元,比溴甲烷高35.25%。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一款新型手持消毒装置,以满足人们对常规日用品消毒杀菌的需求,依据消毒装置的市场调查,着重研究了消毒装置的杀菌效果、节能消耗、噪音程度、污染率、消毒水类型、消毒装置的便携性等。根据研发目标首先确定开发方案,通过了一系列的性能检测实验,得出了相关的性能检测数据,并且证实了这种新型手持消毒装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煤矸石山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种植香根草3、4、6、9、14 a的煤矸石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根草不同修复年限下煤矸石地0~50 cm土层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得到显著改善.各土层基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0~50 cm土层,种植香根草14 a煤矸石山基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种植3 a香根草煤矸石山基质增加9%、43%、26%、55%,且0~10 cm土层各理化指标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提高.【结论】种植香根草有助于改善煤矸石山基质的理化性质,改善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4.
热风干燥是红枣干燥技术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干燥方式,但传统的干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回字型结构的小型家用红枣烘房,通过对管道、辅助加热装置的改进,采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风机及PLC提供电能。不断提高组合式太阳能干燥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从节能、干燥周期、产品质量、经济便捷等环节分析太阳能干燥技术优势与特点。设计一套太阳能集热器与电加热装置辅助的实用性烘房。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工后的红枣品质也有了相应提升。  相似文献   
85.
为探明牧草轮作对烤烟地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改良效应,以贵州省晴隆县烤烟基地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试验方法,以单作烤烟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15种不同的豆科及禾本科牧草品种与烤烟轮作对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牧草品种轮作后都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轮作豆科牧草中的紫花苜蓿与紫云英、禾本科牧草中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增量较大,增量均在40 g/kg以上;轮作牧草后全氮含量的增量在0.05~0.65 g/kg之间,而且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轮作前相比,15个牧草品种轮作后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量在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经过3年烤烟—牧草的连续轮作,植烟地土壤平均容重从1.40 g/cm~3降到了1.03 g/cm~3,平均孔隙度从38.46%增加到了44.62%,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容重和孔隙度均不断朝着良性方向递变,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变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6.
西南区域水稻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是种植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来该区域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种期、水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最早发生期,并建立了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80%~95%保证率下,云南南部的水稻育秧安全播种期最早,平均在2月20日左右;云南北部、四川攀西南部和盆地中部、重庆大部和贵州部分地区在3月10日-4月10日;而其余大部地区在4月10日-5月20日。80%~95%保证率下中稻开花期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最早出现在7月15日-8月20日。80%~95%保证率下再生稻或晚稻开花期低温冷害最早出现在云南和贵州大部、四川攀西地区,平均在6月20日-7月15日;四川盆地西部、贵州东北部平均为8月1-20日;其余大部地区在8月20日-9月20日。基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建立的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为西南水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贵州西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喀斯特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盘州市农田、弃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及林地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林地土壤的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农田土壤的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4.01%~48.38%,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土壤pH为4.59~5.53,以农田最小;林地、人工草地及弃耕地的阳离子交换量高于天然草地和农田;有机质含量为28.40~76.27 g/kg,其中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次之,弃耕地和农田较小;农田的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且有效性指数均小于0.9;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有效性指数为6.50~14.65。土壤质量为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弃耕地农田,土壤有效性综合指数林地为农田的1.68倍。【结论】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质量优于农田和弃耕地,为区域土壤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集中水流条件下细沟土壤侵蚀过程对研究细沟侵蚀机理与土壤侵蚀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为土壤侵蚀模型其他重要参数比如剥蚀率、可蚀性参数提供基础数据。为了研究东北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坡长对土壤细沟侵蚀的影响,该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量含沙量随坡长的分布。试验设计包括4个坡度(5?、10?、15?、20?)与3个流量(1、2、4 L/min),在不同水力条件下,测量不同坡长(0.5、1、2、3、4、5、6、7、8m)含沙量。结果表明含沙量在各种水力条件下均随坡长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随坡长减小。对坡长与含沙量系列数据用幂指数函数拟合,其决定系数R2在0.85到0.99之间。因此,黑土坡耕地细沟侵蚀产生的含沙量随坡长呈幂指数增加,且含沙量在一定坡长之后将达到最大值。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大,水流在更短的坡长上侵蚀并携带更大的最大含沙量。该文对进一步理解与研究细沟侵蚀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且为深入研究细沟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土壤侵蚀模型剥蚀率、可蚀性参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较为一致;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分位阈值为40.5 mm/d, 2005年开始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7月下旬以及8月中旬;极端日降水事件呈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结构;端日降水事件的形成与四川盆地的大气净加热以及周边大范围地区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异常梯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云南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9个大中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便道区是输变电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其水土流失量约占总量的55.69%,单位线路的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25.03t/km。此外,通过Matlab软件对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量及施工便道区水土流失量与输变电工程线路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拟合结果较好。并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流量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