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查明在广州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的第一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杂交F1群体的亲本信息,以原杂交试验中的亲本群体及杂交F1为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基因重组法推测F1的亲本数目。结果发现:86对微卫星引物中有74对稳定扩增;筛选出14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引物,对杂交F1进行扩增,发现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的等位基因在F1中均结合为杂合基因型,证实杂交F1为真杂交种;应用基因型重组法根据各位点在F1中的基因型,对比其亲本群体的特异等位基因,推测F1中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是来自于母本或父本,进而判断F1真实有效的父母个体的等位基因,推测出最小的有效亲本数目为一雌一雄,表明F1可能互为全同胞,为尼萨罗非鱼杂交种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为复杂,尼奥杂交鱼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表现。(3)除肥满系数与其它各性状间相关关系较小之外,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5个性状相互之间的表型相关在0.893~0.981,而遗传相关在0.904~0.993之间,表明这5个性状相互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为复杂,尼奥杂交鱼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表现。(3)除肥满系数与其它各性状间相关关系较小之外,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5个性状相互之间的表型相关在0.893~0.981,而遗传相关在0.904~0.993之间,表明这5个性状相互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 F2(Ho=0.739), 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 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基因型.F2中位点等位基因分离情况各异,通过卡方检验,有18个位点符合孟德尔遗传(P>0.05),2个位点GM145、UNH003表现为偏离孟德尔遗传(P<0.05),1个位点GM276不分离.在18个孟德尔遗传位点中, F2中尼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频率为48.3%,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频率为47.7%;基因型出现F1型、尼罗罗非鱼型、萨罗罗非鱼型的比例分别为58.2%、19.9%、21.9%.结果表明, F2较好地继承了F1的遗传杂合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上旬,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越冬棚中尼罗罗非鱼(规格200g/尾)出现小规模的死亡。经感染实验确诊为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可贯穿于整个尼罗罗非鱼养殖过程,特别在越冬期间,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换水少、水质差,加之温度不易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选育系F6、F7、F8三代鱼二龄鱼按雌、雄分组后进行生长性能比较。经过123d的饲养,F6、F7、F8二龄鱼雌鱼绝对增重率为3.13g/d、3.16g/d、3.19g/d,相应特定增重率为0.66%/d、0.68%/d、0.67%/d;F6、F7、F8二龄鱼雄鱼绝对增重率为3.27g/d、3.31g/d、3.39g/d,相应特定增重率为0.55%/d、0.56%/d、0.57%/d。F6、F7、F8二龄鱼的增重率基本呈现出逐代增大的趋势,但增大的程度比较微弱。不同阶段F6、F7、F8代二龄雌、雄鱼的特定增重率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广特超罗非鱼是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在“新吉富”罗非鱼的基础上培育而成的。广特超罗非鱼F3是近年来进一步选育获得的具有更加优良生长性状的罗非鱼,本文对广特超罗非鱼F3与F2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证明在水泥池小面积的养殖情况下F3比F2生长性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是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对罗非鱼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选育系F 6、F 7和F 8 3代的当年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性能进行同池比较.经过114 d的饲养,F 6、F 7和F 8世代鱼体重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07、1.12和1.47 g·d -1,呈逐代增大的趋势.偏差校正后,F 6、F 7和F 8 3代鱼增重率分别为1.13、1.18和1.36 g·d -1.F 8的体重变异系数比F 7降低了6.29%,比F 6降低了7.95%.F 8代的生长方程是 y =40.313 x -61.670( R 2 =0.8783, R =0.95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